
撰文、攝影: 馬如風
「經過6-7年的努力,我們希望呈現的不只是冷冷的白牆空間,每個展館都希望有各自性格。」—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右二)親自帶隊,
介紹藝術館翻新後的建築特色和展館個性。
閉館三年進行大型擴建和修繕工程,香港藝術館將於今年11月以全新面貌重開。三月份繼率先開放予業內人士參觀,藝術館今日亦安排傳媒參觀,由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譚美兒 和建築署高級建築師 #馮慧雯 親作領隊,介紹藝術館翻新後的建築特色、展館面貌和跟周邊環境的聯繫。

意以落地玻璃展示突然此天賦館藏。
步入藝術館乘電梯上展館,映入眼廉的是落地玻璃透視的維港景緻。譚美兒說,「藝術館眾多館藏之中,維港景色肯定是自然的「鎮館之寶」。通透的玻璃幕牆,令建築物變得更開揚,成為尖沙咀海旁的地標之一。她續指,整修工程耗資9.3億港元,每個月局方都有做成本評估工作,暫未見超支情況。
展廳有7個增至12個 空間大40%

香港藝術館於2015年八月起閉館進行翻新工程,以提升館內設施和增加展覽空間,工程由建築署執行,採用現代化的建築設計特顯藝術館的個性。馮慧雯介紹指,擴建後的藝術館展覽空間由原來7000平方米增至約10000平方米,增加約四成。展廳數目由7個增至12個,包括設於新翼大樓的雙層展廳,樓高9米用以展示巨型藝術品;另有兩個新展廳設於藝術館新增的頂層,並曾設4個入口讓訪客從不同方向進入藝術館。


譚美兒續指,香港藝術館主力4大範疇:包括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與現代及香港藝術,館藏跨越古今,展示時會與外國展品互動,但總有香港藝術館的本土視野,並不擔心跟建興中的香港大型文化基建 #西九 M+藝術館重疊。


型的戶外空間。其實這裡地底藏有兩條巨型水管,肩負為尖
沙嘴至金鐘冷氣機製冷功能,故藝術館裝修時要特別小心不
能挖穿它,而早年建築時整個藝術館更要「塾高」為了避開傷及管道。
11月重開展 吳冠中領頭
「閉館三年,我們藏品增加了約一千件,包括獲贈吳冠中及至樂樓大批量的捐贈,將增強藝術館陣容。」去年,藏家何耀光家族的「至樂樓」捐贈355件中國書畫珍藏藝術館;同時再獲吳冠中家人捐出《雙燕》 原稿《寧波水鄉》、《仰望與橫看》等藝術家經典遺作,今年11月藝術館開幕將舉行的首個展覧正是吳冠中特展。
香港藝術館創立於1962年,初設於大會堂高座,至1991年遷移到尖沙咀現址。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