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是生活的一面鏡子。你只需要把目光投向建築物,感受過去的存在、一個地方的精神,它們是社會的反映。」(Architecture is the very mirror of life. You only have to cast your eyes on buildings to feel the presence of the past, the spirit of a place; they are the reflection of society.)── 建築巨人貝聿銘。
美籍華裔建築巨人貝聿銘 (I.M Pei) 昨日於美國逝世,終年102歲。
作為顛覆傳統的「現代派設計大師」,他曾力排眾議不顧流失客戶設計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無視《紐約時報》社論力斥這項作品是「建築笑話」,甚至被當街吐口水;80歲時還在重視風水的中環,打造劍狀拔地而起的劃時代建築的中銀大廈,擅運用光線與玻璃折射手法的設計,建造個人的設計語言。
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在廣州出生,父親貝祖詒正是香港中國銀行的始創人。貝聿銘並無子承父業,他18歲時負笈美國攻讀建築,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之後再於哈佛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貝聿銘一生作品豐富,他設計的著名建築物還有蘇州美術館、日本滋賀縣美秀美術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近作則有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澳門科學館及中國駐美國華盛頓大使館。
Copyright © 2019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