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環境舞蹈表演,怎料得見南獅、當代舞、水袖舞、佛蘭明高舞、飛躍道,又聽到洞蕭、秦琴、南音,短短一小時的表演異常地豐富,不得不說這場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呈獻,楊春江老師策劃的《舞・師》確實有驚喜。

《舞・師》藝術總監及編舞楊春江老師

整場表演楊老師十分細心,安排我們日落前到場欣賞表演,先欣賞在花園中飛躍道與南獅的表演;入夜前進入室內,一和二樓的室內使用了橙黃燈光營造黃昏光線,我們可以享受「黃昏」,細聽南音唱出胡氏家族的故事;直至頂層室外作最後一段南獅為概念的當代舞表演作結,那時天已黑配合燈光設計效果特別顯著。

頂層的表演需要隔着玻璃窗觀賞,感覺確實有點像看籠中的獅子。

當表演碰上歷史建築時

虎豹別墅的一磚一瓦均由胡文虎設計,建於1935年,既中又西的風格使人一見難忘。2009年虎豹別墅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現在除了活化成音樂學院 —— 「虎豹樂圃」 之外,今年更迎來楊春江的環境舞蹈表演:《舞・師》,成為了一個舞蹈表演場地。

兩頭南獅分別象徵胡文虎(左)和胡夫人(右)

《舞・師》的構想源於楊老師對舞獅雙人互動的動作的奇想,他形容:「其實舞獅都很似飛躍道,不過是雙人版的飛躍道。」他想將舞獅這種特別的雙人舞轉化成當代舞的創作,他娓娓而談:「因為我經常覺得學舞蹈在香港是華洋集處、中西合璧,其實有時思考模式很典型化,我不認為香港沒有自己的形體訓練可以蘊釀或轉化成自己的舞蹈養分。」

這種對香港舞蹈文化的想法,他選擇實踐和嘗試。《舞・師》之前已作公開演出,但來到今次最新的版本,南音與場地的配合可說是互相輝映,而南獅亦重新賦與了象徵意義。

最新的驚喜

今次演出訴說了藥業大王胡氏家族的故事,兩頭南獅分別象徵胡文虎和胡夫人,做出了一齣新派獅劇,若你問我,我會說是娛樂性十分豐富,而且非常尊重各方的專業,令每一位表演者都能展現了各自的魅力。

資深舞者林恩滇是少數精通水袖舞和佛蘭明高舞的舞者

中間一段秦琴南音配合佛蘭明高舞的表演,我覺得有點驚喜,令我不能忘懷,演出後我追問了楊老師這個微妙的配搭,靈感從何而來?他反而笑着說:「佛蘭明高舞那種由頭至尾打拍子唱歌和南音打拍子唱歌,我想試這個實驗。」

陳志江(右)以南音唱出胡氏家族的故事

在角色上設定上的大膽嘗試,也貫徹了他從當代舞所學的:「我們學當代舞就是學舞蹈是不分種類的,舞蹈是有各種可能性,可用來給我們做創作。我們做藝術創作要保持這種新鮮感,這可以給自己驚喜,所以才能給驚喜觀眾。」

撰文:余日一
攝影:陳昶達、余日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