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每天高速運轉,只為了顧好生活也疲於奔命的人們,很容易就錯過了欣賞城市的脈搏。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我們,還記得印象中最美的香港是長怎樣的嗎?以一程電車的時間邊坐邊看,或許就能慢慢記起了。

這次「#ddhk 設計 #香港地」和香港動漫畫聯會合作,集結了超過三十組本地漫畫人物,將百年電車的脈絡,除了透過在兩部電車的上下層都分別進行內外觀的壁畫創作,也首次以漫畫人物為百德新街(西行)和富明街兩個車站進行「翻新工程」,將香港漫畫穿插其中,令全港市民於日常生活中體驗集體回憶。

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Alan)

由構思、設計到「落地」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進行,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Alan)坦言雖然曾有安排漫畫家參與電車車身創作的經驗,這次卻是首次把玻璃纖維結構造成的漫畫人物裝置放在電車車廂裏面;這也是首次為電車站裝飾,需要顧慮的方面也因而變得比較多:「我哋要考慮好多嘢。一嚟電車站人流幾犀利,安全問題同埋裝置本身會唔會影響乘客上落等等都係要考慮嘅範圍。」

實體化的老夫子和哨牙珍各自駐守其中一輛電車上層,想遇到它們就要考考運氣了。

實際考量以外,電車站的設計同樣別具心思:「百德新街嘅車站其實算幾繁忙,所以好多人都唔會停留太耐。嗰個車站特別在要企對面街先睇到全景,所以畫面就好似城市入面嘅花車巡遊咁。」而富明街的車站則與行人路相鄰,遊人可以直接步近跟漫畫人物拍照互動,構圖上因而呈現了較為「近鏡」的設計。與前者合併起來,就呈現了由遠至近的畫面。

今次超過三十組橫跨不同年代的漫畫角色在港漫聖地灣仔區內的電車站陪乘客「等車」,幸運的還有機會搭乘到特別設計的「療癒專車」,讓老夫子和哨牙珍等經典港漫人物攜手為乘客拾回時代記憶。「好多小朋友鐘意喺遊樂場裏面搭觀光小火車。雖然今次無火車,但我哋有電車。佢承載住屬於香港嘅百年歷史,係代表住本土文化嘅一樣嘢。」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Sam)表示縱然香港公共空間地方淺窄,反而能激發創意。

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 林美華(Sam)
與行人路相鄰的富明街電車站,加強與路人的互動性。

「香港嘅公共空間有限,如何喺固有嘅空間同設施裏面加啲新意同新想像,令人覺得更有趣甚至鍾意呢個地方,係我哋想做到嘅事。」Sam和團隊因而想到把灣仔區打造成歡樂的遊樂場。她笑言談灣仔與本土文化的連結,港漫可真少不了。因為灣仔區其實算是港漫發源地,例如利東街從70年代起就是不少印刷廠的「聚腳點」,因位置「就腳」而吸引不少漫畫家進駐附近。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 嚴志明(Eric)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Eric)笑言縱然籌備過程十分「辛酸」,最後看到成品也非常感動。作為整個項目的負責人,他表示港漫人物固然吸引,但項目背後的意義才是他最想傳達的:「電車站係好細嘅公共空間,停留時間唔會好長,所以好多時候,我哋睇電車站嘅功能只有等車。重新包裝之後,我哋可以令人即使只有等車或者坐車嗰段時間都可以留心欣賞身邊事物。」Eric希望與團隊由公共空間的營造出發,未來觸碰更多範疇,令大眾產生反思:「其實市民大眾身邊有好多覺得『Take for granted』(理所當然)嘅嘢,但無好留心咁去留意。所以我哋今次講公共空間,可能繼續做落去,下次就會聚焦私人空間——慢慢影響大家關心多啲我哋嘅朋友、鄰舍等等。珍惜身邊嘅人事物,令我哋真正做到活在當下,係我哋想透過設計帶出嘅訊息。」

Sam推介大家完成電車旅程後,可以到維多利亞公園的「Walala 遊樂空間」繼續探索地方營造的可能性。此項目與英國藝術家Camille Walala合作,除了以象徵性的幾何設計和搶眼用色為維園改頭換面,更以拿手的大型吹氣裝置藝術「Walala倫敦大宅」創造多一重空間,為維園這個香港地標賦予更多玩味和悠閑的可能性。

「#ddhk 設計 #香港地」漫漫遊

*兩輛指定港島沿線電車
電車站:百德新街/富明街電車站
日期:即日至2月3日

「#ddhk 設計 #香港地」Walala 遊樂空間

地點:維多利亞公園
日期:即日至1月28日

撰文:熊天賜
攝影:陳昶達、熊天賜
剪接: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