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傍晚五時三十分,香港藝術館召開新聞發佈會交代接收吳冠中第四次的捐贈;同日晚上十一時五十七分,國際畫壇的一代大師吳冠中於北京溘然離世,享年91歲,而最後捐贈的五幅畫作就成為吳老給香港的遺贈。轉眼十年,沒有人忘記過他,思念猶如大師口中的「風箏不斷線」。

香港藝術館首席研席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司徒元傑

「以一個藝術家捐贈作品而言,吳冠中對香港藝術館、香港社會、香港人的情義就不止是幾張畫這麼簡單,是一個很深層次和令人無比激動的一件事。」司徒元傑感慨說。

吳冠中一直心繫香港,多次在香港各地寫生,包括2002年在香港藝術館首次及唯一一次公開寫生,冒雨描繪維港景色。同時,吳冠中及其家人歷年捐贈給藝術館的珍貴藏品也是最多,吳冠中說過:「作者的喜悅莫過於被理解、遇知音」。《雙燕》、巨幅的《漢柏寫生》原稿、《瀑布》的寫生稿《九寨溝溪流》及《巴爾扎克在巴黎》等吳冠中的重要作品都捐贈藝術館。

而最教大家感動的就當然是吳冠中捐贈予香港的四幅絕筆遺作:《巢》、《夢醒》、《休閒》、《幻影》,另有一幅作於2001年的《朱顏未改》,是吳老長掛在家中的最後一件作品。大概在2010年4月,吳冠中在一次身體檢查後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然後情況急轉直下,一度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但吳老患病期間依然不願放低畫筆,即使家人搬走了畫桌希望讓他安心養病,他也堅持作畫,用書本墊底,再以木板蓋頂,搭建了自己的畫桌,畫了人生最後的四幅絕筆作。

吳冠中《巢》2010
吳冠中《夢醒》2010
吳冠中《休閒》2010
吳冠中《幻影》2010
吳冠中《朱顏未改》2001

原來吳冠中已有預感這幾幅作品,可能是他最後的創作。司徒元傑憶述自己在北京接受這批捐贈時,因為吳老已經病重所以不宜探訪,最後托兒子吳可雨代勞把文件呈交吳老簽署。事後吳可雨告知,吳冠中當時病臥在床,左手緊按着文件,猶如運氣功般用意志力去完成十個簽名,把絕筆遺作託付給香港藝術館。司徒元傑說來有點自責:「看見吳先生顫抖的筆跡,我們就很難過,知道他這麼辛苦還要讓他簽這麼多個名字。」之後,吳可雨準備起行到香港完成餘下的捐贈程序,與父親吳冠中道別時,吳老只是淡然地說出「好的好的」,沒料到這四個字卻成為他最後的遺言,然後他就安然離世。

司徒元傑曾在文章提過吳冠中常引用他老師吳大羽的一句話:「懷有同樣心願的人無別離。」在吳冠中眼中,自己與所有認同和喜愛他的藝術和敬重他人格的朋友,並無真正的別離。相信各位喜愛吳冠中的人都是被他的整個生命、精神和人格深深感動,再過多少年也不會忘記他。

再會吳冠中 續看吳老一生 

吳冠中在文革勞改時所用的糞筐原物

「從糞筐到餐車」第二期依然以宏觀角度看吳冠中的生平,而是次展出的均是全新的展品,包括糞筐時期的作品《絲瓜》,少有繪畫日本景色的作品《富士山下櫻花色》等,部分畫作更附上一些吳冠中寫過的字句,讓觀眾能賞能讀。值得一提的是,上期展出吳冠中在文革勞改時所用的糞筐只是仿製品,而今次香港藝術館從吳老下放的李村農民家庭中借來他所用過的糞筐原物,別具意義。

少有繪畫日本景色的作品《富士山下櫻花色》1993

《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週年展》第二期

展期:即日至7月5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4樓吳冠中藝術廳

撰文、攝影、剪接: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