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瀾揮筆書寫的港式潮語大字、王澤筆下搞笑有趣的老夫子與大蕃薯,還有Pip Todd Warmoth描繪出的天星小輪,統統載滿着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夠晒「港味」。相信不管你是哪個年代的人,只要與這些作品對上眼,一瞬間就能心領神會,感受到一股只屬於本地人的情懷。

本年度香港首個大型實體藝術博覽會「典亞藝博2020 (Fine Art Asia)」昨日正式開幕,因疫情關係,國際畫廊及藝術機構無法到港,參展商數目大幅減少,「辦法總比困難多,況且香港人本來就有超強的應變及求生能力」,典亞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Andy)乾脆把本年度的重點放在香港的藝文團體上。沒有「外國勢力」加持也不要緊,本地的藝術展品同樣精彩。
「Made In Hong Kong」群展 蔡瀾「生鬼」廣東話潮語書法
「學書法不止是學寫字,更重要的是學做人。」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今次有多幅書法作品在「Made in Hong Kong」群展中展出。「寫書法的過程是很嚴謹的,經歷過當中的辛苦,人都會變得謙虛些,不像以前般年少輕狂。」別以為書法必然是古板的藝術,配上生動的港式潮語,一樣可以玩味十足。由上一輩人常常說的「姣屍炖篤」、「蛋散」,到近年流行的「俾啲掙扎」、「機會嚟喇飛雲」,蔡瀾都一一寫下,秉承着「最緊要好玩」的原則。

同一展覽內,還有作家董橋取材自《堅道有個管先生》一文的書法作品、畫家熊海以獅子山為題創作出的《獅子山之一》及《獅子山之二》、攝影師Ringo Tang在1997年以大底寶麗萊拍攝的「境隨心轉」舊香港黑白照系列,以及不文漫畫掌門人甘小文破格使用毛筆畫出的哨牙珍和肥婆四。

古今中外藝術家 呈現他們眼中的香港
環視會場一周,隨處都可以找到有關香港的痕跡。由水墨會展出,陳福善(福伯)在1981年創作出的「節日慶典」水墨畫十分吸晴。福伯生於巴拿馬,5歲隨經商的父親移居香港,之後就一直留在本地生活。福伯的畫風深受西方藝術影響,用色豐富、技法多元,此作的藏家張頌仁形容自己從畫中「首次看到潛伏在現實的鏡頭背後的香港」。目睹着這個城市半個世紀以來的劇變,福伯透過畫作將大家帶入他的奇思幻想,從真實世界之中暫時抽離。

另外由Tanya Baxter Contemporary展出、英國畫家Pip Todd Warmoth在2019年創作出的「Hong Kong Ferry」也十分引人入勝。這名畫家在1993至1994年間首次來港舉行他的畫展,當刻便被香港的多元文化特色吸引,之後就不時來港旅行及舉辦展覽。他享受透過顏料將在某地生活的感覺記錄下來,從這一幅以80年代香港為背景的天星小輪畫作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舊香港的懷緬。
同場還有其他重要焦點,例如是Barrère香港精選出從魏至清朝時期的一系列重要佛教雕塑;白石畫廊展出他們標誌性的「具體派」藝術家如白髮一雄的作品;季豐軒畫廊帶來的「李華弌與潘公凱雙個展」;北京藝門畫廊展示出的南非藝術家彼得·雨果及中國藝術家張大力之作品,還有漢雅軒呈獻的蔡錦、梁巨廷等七位現當代著名藝術家之畫作。此外,會場的另一邊亦同時舉辦「藝薈香港」展覽,是由典亞藝博是次與巴塞爾藝術展 (Art Basel) 合作呈獻的。不想錯過這場精彩博覽,就趕緊把握這幾天的機會,出席這場藝術盛宴!

典亞藝博2020 (Fine Art Asia)
日期及時間:
即日至11月30日 (星期六及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星期一: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門票:
成人 : 港幣120元 (供一人進場)
全日制學生及60歲以上長者 : 港幣50元
12歲以下兒童由成人陪同下免費進場
*門票現於快達票公開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