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表情配上蒼白臉色,總覺得川島優筆下的人像,瀰漫着一種生人勿近的冷。

逛畢展覽後,才了解他的創作是基於對現代數位化社會的不適應而衍生;透過今次一併展出的「Remind」、「Greed」、「Fix」及「Erosion」等人像系列,他表達了生活在訊息爆炸的時代,人類同時在享樂和慾望、壓力和掙扎中打轉,左右不定地搖擺的窘境。

近來忙着網絡移民的大家,似乎就是他筆下那些本來純淨而富棱角,卻漸漸被磨損了的面目…
人像的細緻雕琢
完成日本畫碩士學位,擁有傳統國畫背景的川島繼承了使用禾紙、礦物顏料和塗貼金銀箔裝飾等特點為基礎進行創作。然而他沒有固步自封,求變的取向明顯;例如他會重複在禾紙塗上礦物顏料和墨水,繼而用水沖洗表面以產生看來自然的老化紋理,令畫紙變成一幢充滿歲月痕跡的混凝土牆;取材上,他也沒有跟從傳統日本國畫描繪自然景觀,而是以漫畫風格強烈的人像描寫,漸漸建立自己的風格。

川島以細緻的筆觸勾勒人像的輪廓,現場端看除了五官,頭髮的塑型尤其精緻。除了黑色墨水,他亦輔以白色膠水製造層次和光澤,連頭頂和兩側的「Baby Hair」也有一一繪下,可見川島在繪畫人像上投放的巧思,加強了作品的生命力。每個在川島筆下形象冷漠、帶有靈性而充滿距離感的人物,均是他集合三位模型兒的形象而成的「合成人」。雖然每個人的特質都在結合過程裏變得模糊,卻反讓作為觀者的我們更能代入川島欲表達的情緒。
川島有意地在作品中避開情緒表達,讓觀眾有空間注入各自的聯想和內涵,並藉此面對和反映自己的情緒。 然而,藝術家卻渴望在人物眼睛裡揭示某種內在的東西。透過以情感滲透人物的眼睛,川島彷彿能面對自己的種種不安。
質樸的心沒變 大自然守護者
川島曾表示盡量以目無表情的人物隱藏暴烈的情緒,然而縱觀這次展出的幾個系列作品,其黑暗和深沉的氛圍,其實十分明顯,這與文首提及川島的成長背景有關。1988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的他,其實從小於鄉村中成長。質樸的生活環境,使漸漸長大而要面對複雜城市生活的他越發焦慮和迷失。藝術成為了他排解情緒的出口。
雖說川島沒有如傳統般以自然景觀入畫,但他只是繞一圈以別種手法,延續日本國畫倚重大自然的氛圍。在手法上,他大量使用礦物顏料。例如作為塗畫白色的礦物顏料,其實是透過蒐集貝殼磨成粉末,經發酵而製成。在展覽觀看實物,尤其能看出其質感。
其中被採用成展覽主視覺,以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命名的作品《Ikaros》是其中一例。Ikaros是工匠Daedalus的兒子,使用Daedalus以蠟造的雙翼逃離Kriti島嶼時,因飛得太高令雙翼遭太陽溶化而墮海致死。川島除了借用故事,亦參照法國畫家Gustavo Moreau和英國畫家Francis Bacon的象徵主義手法構圖,在作品加入多種符號,例如把地面設計成像打開的盒子、又或用上佛教手勢,吿誡活在科技世代的人類切勿自視過高,否則最後只會自取滅亡。

觀眾應該會發現在冰冷的筆觸下,川島不斷輸出希望改變社會的熱忱;而他希望勾起的,只是人類對生活最基本,卻似乎在「方便」二字下已蕩然無存的危機感。
重塑
日期:12 Dec 2020 ‑ 23 Jan 2021 (逢星期二至六)
時間:11am ‑ 7pm
地點:白石畫廊 H Queen’s(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 7-8樓)
撰文、攝影: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