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行開吓,忘記咗呢個世界。」沒想過疫情剛開始時爆紅的這句話,一年後依然適用。但誰能把任意門借給我?在飛不了的日子,猶幸創意無邊際;需要來一趟思想旅行的話,研發了一台名為「民間維度傳送器」的藝術家Jessica Chan和多媒體創作人Kevin也許能幫上忙:「我哋見個世界好似好痛苦,好多戰爭、病毒同有關政治嘅ideology… 所以想創造一樣嘢,祝福呢一個世界。」Kevin說。

推開畫廊大門,立刻被佇立在樓梯旁、射燈聚焦下色彩猶顯斑斕而詭譎的巨型花炮吸引。似乎在中式傳統節慶才會出現的花炮,原來就是送人在維度間往返的任意門。「傳統有花炮呢個流動廟會,邀請神仙來臨、祝福呢度嘅人。咁我哋新派形式上,又可唔可以做一個廟,將人傳送去另一個維度呢?」鏟了一頭skin head的型女Jessica笑問。

傳統裏發掘新意
花炮是已被列為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紮作之一,從紮竹籠、撲紙到裝飾等步驟均由師傅一力完成。人們多視其為流動廟宇,所以花炮上一般會有如雙龍、八仙、門神和置頂的福鼠(倒轉的蝙蝠)等吉祥物坐陣;每年如太平清醮、天后誕和洪聖誕等的傳統節慶,人們均攜同花炮列隊出遊,祈求神明保佑、風調雨順。觀眾入場所看到的傳統花炮,就是由Jessica師承的著名本地紮作師傅冒卓祺所製。然而,這只是傳送器的「入口」,好戲還在後頭。
繞過傳統花炮走到展場後半部分。被本地音樂人Taste of Blue製作的迷幻電音引領着,彷若慢慢步進新世界;投影器的昡目光影打在銀色表面,再在房內無限反射。眼前科技感濃郁的花炮裝置,就是Jessica所創作的傳送器:「其實只係外觀上嗰啲紙、花同人,係以新派形式處理;但根基絕對係從傳統發展出嚟,因為我係用返最傳統嘅竹篾紮作技巧去造個籠。」在新時代保留傳統技藝固然重要,然而Jessica也不停反思,如何從舊我中發現新我:「傳統花炮上有好多同神仙有關嘅元素,但我想抹去嗰啲傳統神仙既有嘅形象。」原本的八仙、龍鳳、天兵天將等吉祥物,在Jessica的演繹下成為只剩基本輪廓的人形生物,甚有new age意味。在我們的時代,甚麼是神?怎樣才能算是神?這是她提出的疑問:「所謂嘅『神』可唔可以係外星人?又或者… 我哋自己就係呢個世界嘅神。」
神仙的維度
「呢個反方向嘅傳送器,用意係想傳送人類返去神仙嘅維度嗰邊;而神仙嘅維度,就係呢啲寶麗萊入面呈現嘅嘢。」與Jessica相識只得半年左右的合作伙伴Kevin,負責在場地裏展示傳送器另一端「仙境」的蘆山真面目。這邊廂鳥語花香、那邊廂卻彷如太陽粒子大爆炸… 到底所謂「仙境」是長怎樣的呢?結論是,沒有結論:「係好surrealism㗎,可以講係冇乜特別意思;純粹帶大家睇吓另外一個空間有啲乜嘢,好似一個歷險記咁。」

場地幾面牆上展示的景象,其實是愛幻想的Kevin腦裏常出現的畫面;他先以3D繪圖軟件造景,再打印到寶麗萊上,貫徹「超越維度」的主題:「寶麗萊呢個媒介係好得意。畫面上好似好假咁,但喺個咁實在物件上面觀賞,就產生咗對比。」Kevin邊說邊拿出手機朝寶麗萊方向掃描,手機裏出現了AR(擴增實境)影像,原本靜謐的仙境動了起來:「我本身係graphic designer,都係啲朝九晚五、好悶嘅工作;所以想充實下自己,就每日學用新嘅軟件創作。」除了如Photoshop和AI之類設計師必備的製圖軟件,他近來的最愛,就是能製成如寶麗萊裏AR立體動畫的Cinema 4D:「佢係逐張逐張圖、好似StopMotion咁整,每秒整到三十張圖。大約用個零兩個鐘就可以整到一份完整動畫。」原本已帶超現實感構圖的寶麗萊,再加上能發展出各種動態的AR影片,Kevin認為這種透過物質營造似曾相識(deja vu)、半虛半實的感覺很好玩。
作為創作者本人,Kevin當然喜歡影片能呈現玩味的作品;除了像《An Orbiting Object》裏充滿生命力、彷如外星生物的「移動蛋殼」,他也對自帶光芒的《Transcend》一作印象深刻:「都唔算有啲咩特別意義喺度,但我整嘅時候純粹覺得… 前面係好光,而光係會帶領我哋;只要繼續努力,就會搵到想要嘅嘢。」Kevin意味深長道。他認為即使提供了自己設計出來的景象,各人看到的畫面、理解的意思都不一,又再為每個畫面更新意義;Jessica也直言傳送器所創造的,是開放式的空間。步入傳送器的觀眾,最後到達的是怎樣的世界,取決於他們的想像。
Kevin的私心選,AR影片那顆動來動去的蛋殼充滿玩味。 下載「Artivive」應用程式,能看到每張寶麗萊背後的AR影片。
與其依仗神明,不如由自己開山劈石,創造美麗新世界;如斯世代,也許這是我們都需要的膽識。
撰文、攝影:熊天賜
民間維度傳送器
4月26號至5月3號
12:30 – 18:30
上環普仁街2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