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時今日的水墨藝術,已不再墨守成規,而是活力旺盛、眼界深遠,教人刮目期待」。 大館「墨城」(Ink City)策展人唐凱琳與Tobias Berger對於水墨藝術有着這樣的理解。一筆一墨,可以敍事、可以展望,也可以留下集體回憶。

大館藝術主管兼「墨城」策展人之一 Tobias Berger

中環大館當代美術館群展「墨城」,即日起至8月1日開放予公眾免費入場。「墨城」是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群展,參展藝術家包括陳福善、林東鵬、石家豪、曾灶財(九龍皇帝)等,作品皆以水墨為媒介,各自生輝,探索在現代城市尤其是香港的生活之道、政局變遷。聚焦水墨藝術在表現城市景觀與回應社會議題的能力。參展藝術家以「墨」作媒介,對「城」周圍環境的演繹,詮釋在現代城市的生活之道,敘述當代不為人知的大城小事。

(左二)《移山造景》(2019) 林東鵬

大館藝術主管兼「墨城」策展人之一的Tobias Berger希望透過展覽,為水墨藝術塑造一個新穎的時尚形象,以及探討水墨藝術家如何看待他們的城市環境。他指出,水墨藝術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藝術語言,有着悠久的傳統歷史,而年輕水墨藝術家的作品吸收了傳統水墨畫的實踐和概念,以當代概念視角重新理解水墨藝術,創作出新穎獨特的作品。

水墨回應社會變遷

《墨水城市》(2005) 陳劭雄

談及「墨城」之名,Tobias表示,此名來自群展中的一件展品《墨水城市》。這齣錄像動畫由內地藝術家 #陳劭雄 的創作,由數百幅描繪城市的水墨畫所組成,回應了中國內地2000年代初期的社會變遷。Tobias認為此作品正好回應展覽概念,詮釋我們如何看待時下的城市,以及用水墨記錄我們在城市環境中的一點一滴。

《保衛女王》(2007) 石家豪

「墨城」展品創作時期跨越五十多年,有繪畫、書法、錄像作品、藝術家書籍和藝術裝置。參展藝術家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以不同視角去看社會議題;展品亦在不同時期創作,體現了傳統和當代藝術的創作特色。是次展覽聚焦於香港,述說着由殖民時期至當代的香港故事,涉獵歷史文化、城市變遷及政治時事等主題。也有作品處理散居四海的華人,對於性別身份、慾望和幻想的社會敘事。

《求存》(2017) 朱興華 (圖片由大館提供)

由朱興華創作的《求存》(2017) 道出了活在現代都市的生存之道:人要活就要做。他將文字融直接入作品中,配合幾個執行日常瑣碎的角色,道出社會上不管是何種職業的人,即使是「偷呃拐騙」之人,都只是為了求存。他藉此抒發對都市下生存鬥爭的無奈之情,以及隱晦而充滿同理心的批判。

面具下的真實

《畫皮》(2020) 章燕紫

《畫皮》(2020) 是一幅8米長的捲軸作品,由內地藝術家 #章燕紫 創作於2020年5月,正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時期。當時滯留美國紐約的章燕紫,黃種人的身份使她飽受歧視,亦成了《畫皮》的創作契機,藉此回應疫情期間經歷的變化。《畫皮》繪畫的口罩及面具,來自流行文化,藝術,文學和戲曲等多元文化符號,如象徵英雄主義的蜘蛛俠面具、中世紀治療黑死病患者的醫生配戴的鳥喙面罩等。每幅圖都附有一段簡短文字,以敘述不同面具用來遮蓋面貌的原因。

展覽亦有港人熟悉的「塗鴉」KOL,包括「九龍皇帝」#曾灶財 的燈箱「墨寶」,書寫庶民的活潑靈感;也有「蛙王」郭孟浩 的經典城市裝置,是多元而具啟發性的集體回憶。

「墨城」群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8月1日
時間:11am–7pm (星期二至日)
地點:香港中環大館 賽馬會藝方
費用:免費

撰文、攝影、剪接︰廖偉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