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被捲進政治旋渦的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將於11月12日(五)正式開幕,將展出約1500多件當代視覺藝術品。遭建制陣營狂轟涉違《國安法》的艾未未《透視研究:天安門》未必有機會一睹,館方率先讓傳媒預覽有關香港1960年至2000年獨特視覺文化處女展「香港:此地彼方」(Hong Kong: Here and Beyond)。六四、反修例示威等社運議題甚至英殖相關的作品欠奉,被問及是否涉「政治審查」?策展人指早於三年前開始構思展覽,否認展品因應近年政治環境而作出「改變」,並重申:「我們仍有自由做很多嘢。」(we have freedom to do a lot.)

「不如數吓有多少藝術家已離開香港?」甫進入簇新的M+展場,有資深記者在戲謔。可惜M+館長華安雅(Suhanya Raffel )未有現身預展現場,記者也未獲率先觀看其他展館。

《漂流家室》虛實諷刺

的確,眼前黃國才(Kacey) 2009年創作的多媒體作品《漂流家室》的文字描述,便補充了一句「1970年生於香港,現工作於台中」。他作品是一間水上房屋,在西九海濱飄浮「入住」,嘲諷香港高樓價問題。更諷刺的是,擅以政治題材創作的Kacey今年七月已移民台灣,只能隔空回望作品。

黃國才《漂流家室》

「香港:此地彼方」作品圍繞1960年至2000年香港的視覺文化,大部分作品「熟口熟面」,例如曾灶財的墨寶、Michael Wolf 的彩虹邨照片、劉小康的海報、呂壽琨的畫作。有記者認為展覽作品「政治潔癖」,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彭綺雲並不認同,「我們也想將香港框架放寬一點,畢竟我們不是歷史博物館。此展覽有不少展品都涉及敏感社會問題,如回歸、六七暴動、越南難民、房屋問題等等。」她並指,藝術家無疑透過作品反映社會現況,會站得比較前,但並非每位藝術家都會用直接的表達方式。

劉小康海報

「選作品是策展重要部分,作為(M+)第一個展覽希望選一些較突出、重要的視覺文化現象,只會在香港『發生』的事情。」彭綺雲並指,展覽分四部份「此地」、「身分認同」、「地方」、「彼方」透過視覺藝術去探討香港的獨特性。

被問到「香港:此地彼方」展品由1960至2000年,是否特意迴避千禧後特別是2014、2019年記錄衝擊時代的藝術作品?彭回應指:「作為大機構,其實我們並不靈活,此展是三年前開始策劃預備,興建一座博物館需要的時間很長,開幕中所有展品都是館藏的,從舘藏角度來看,第一收藏需時,第二作為新博物館我們要做基礎的展,沒有過去沒有今日。」她指,未來或會展出/購藏較近代的香港當代作品。

去殖?潔淨?和諧?

筆者特別觀察到,過去香港文化展覽中經常出現的殖民地意象,在展覽中也不再出現,極其量只有黃楚喬一幅1997年照片作品《大選美》。照片中主角為一位香港選美皇后,打扮成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背景卻是朗世寧的畫作,以數碼合成連接香港與清朝歷史,撞出兩個平行空間。另外,被北京封殺的香港電影《十年》的片段閃現在一個4分鐘的數碼影像作品《前後與左右》當中。

談到定位,彭綺雲說:「香港有很多博物館,藝術館、歷史博物館、文化博物館,它們是圍繞同一個主題,但用不同角度(說故事)。當然我們藏品會有重疊,我們互相亦有協調會互相借展品展出。」她說,M+的任務是將香港視覺文化帶到國際平台。

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彭綺雲

早陣子M+館長華安雅透露,M+即將舉辦的展覽包括草間彌生展(Yayoi Kusama:1945 to Now)、貝聿銘展(I.M.Pei: Life is Architecture )及宋懷桂展覽(Madame Song: Art, Fashion and Lifestyle after Mao)等國際級大展。

西九文化區一直爭議不少,M+ 早陣子便引起館藏爭議。西九主席唐英年月前回應館藏風波時曾指,會將「淫褻或不雅」M+藏品「打格仔」,並指若國安公署認為任何展品違法,管理局會充分合作,依法處理。

耗時七年建設、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將於下月12日(五)早上10時正式開幕。總面積達65,000平方米,展覽空間佔地17,000平方米,特設33個展廳、3間戲院,多媒體中心及餐廳,相關開幕6大展覽。M+大樓由世界知名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聯同TFP Farrells和奧雅納設計,將成為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

採訪、撰文:鄭天儀
攝影、剪接:余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