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將至,即將邁入壬寅虎年,到處遍及老虎的蹤影。在傳統文化裏,老虎歷來兼具威猛與吉祥的象徵,甚至有僻邪的作用,但當其神態一轉,目光如炬的猛獸也能變得可愛可親。

在利園區的不同角落,潛伏了多位嶺南名家筆下的猛虎,牠們或匍匐畫中嗥叫,或溫馴一如貓族。老虎是國畫中常見的題材,為了替虎年添上一抹文藝氣息,希慎興業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在展覽《壬寅說虎》中,精選了近十幅廣東畫家的作品——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奇峰(1889-1933)與高劍父(1879-1951)分別活現老虎的兩種形態,前者的《夜嘯》(1916)以寫實的風格突顯老虎的凶猛特性,後者筆下的老虎卻一反常態,成了一隻正在轉動身軀的「病虎」,墨色率意交融。

高奇峰《夜嘯》(1916)
高劍父《病虎》(1935)

除此以外,著名廣東畫家如蘇仁山、居廉、丁衍庸等,都曾將老虎繪進畫中。不同時代的作品在各家筆下,各有相異的姿態和風格,從其畫裏我們可一窺時代變遷,領略古今中外文化交流匯聚起來的魅力。鄭家鎮《貓虎宗親圖》、高奇峰《夜嘯》和張善孖《伏虎》三幅傳統名作,更以生動的數碼方式被重新演繹。其中《貓虎宗親圖》中猛虎的神態溫和,凝望身邊一隻把手高舉、伸向老虎的小貓,二獸毛色與形體的隔膜一下子化為無形。創作者鄭家鎮是資深報人、漫畫家及水墨畫家,他自幼醉心漫畫創作,後來走遍名山大川,以國畫形式記下自然美,其作題材廣泛,包括書法、人物、風景、速寫和漫畫。

鄭家鎮《貓虎宗親圖》(1986)

希慎興業由利氏家族創辦,自60、70年代初,六層樓高的利園大廈(利園酒店前身)在每年新春期間,都會在大廈外牆懸掛一幅達數層樓高的巨型生肖名畫。例如1968年時值猴年,商場外展出了宋代易元吉的《枇杷猿戲圖》;1970年的狗年,則見清代著名宮廷畫家郎世寧名作《十駿犬》中的《茹黃豹》。當時的照片現首度曝光,泛黃的照片上仍可見濃厚滿溢的新春節日氣氛。

早在1920年代開始,集團創始人利希慎常邀中國頂尖的文人雅士聚首當時的利園遊樂場,又借出利園山上的一座大樓給他們聚會。藝術家們眺望當時的維港後,留下不少藝術創作,之後香港巨商、文物藏家利榮森更成立了著名的「北山堂」。七十年代,家族成員將部分藏品捐予當時成立不久的中大文物館,兩個構機藏品之間的淵源由此而生。值此壬寅新春之際,雙方合辦《壬寅說虎慶新春》活動,傳統名作在現代演繹下頓時變得栩栩如生。走訪利園,那些以不同形態躍現的老虎,又是否符合你對此獸的想像?

利園區《壬寅說虎》精選作品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地點:利園一期辦公大樓地下、希慎廣場9樓Urban Sky 及利園一期及利園二期天橋

圖片來源:LEE GARDEN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