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近年炙手可熱,人人都想擁有專屬的NFT收藏品,代表自己在虛擬世界上的身份,但說到獨一無二,有甚麼比身份證更能證明公民的「專屬」身份?然而這裏說的,並非那個強制你排隊申請和換領的個人身份證,而是出自民間、代表「九龍精神」的國皇身份。

正當NFT炒到㷫烚烚之際,MC仁和徐家健卻逆炒賣潮流,將「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身份證製成700萬個NFT,趁愚人節免費送給所有想成為九龍皇帝「國民」的香港人。「700萬是一個身份。」MC仁將一個眾所周知的肖像派給香港人,希望藉由NFT反思身份認同、消失的香港地、機械複製藝術、知識產權、九龍國皇精神等種種議題,同時給予香港市民一個重新選擇身份的機會,披上國皇的ID,為自己喜歡的地方喊一聲「九龍加油」。

自號「九龍皇帝」的曾灶財,以遍及港九街頭的墨寶而聞名,透過揮寫族譜與帝號宣示主權。筆跡遍佈全港的曾灶財,其肖像卻只出現過在他的身份證之上。被譽為「亞洲塗鴉第一人」的MC仁,自言有次到塗鴉始祖九龍皇帝家裏「拜見」時,用菲林相機拍下了曾灶財的身份證。適逢數碼複製藝術因區塊鏈技術再次興起,他靈機一觸,與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合作,對此進行再創作,以一系列的虛擬作品思考NFT的可能。

「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遍及香港街頭。

經演算法而量產的NFT藝術,讓機械複製作品脫離工業時代的美學價值,在虛擬世代產生另一種藝術意義。1935年,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就曾質疑,工業革命機械複製技術破壞了藝術創作「此時此地」的靈光,即作品可以被無限複製,創作誕生的一刻便失去了其獨一無二的價值。但同時,複製技術的誕生,亦令傳統藝術作品的儀式價值得到解放。普普藝術的著名開創者之一安迪・華荷(Andy Warhol)就曾在作品中大量複製美元紙鈔,原因簡單直接,就是出於愛財,足顯美國夢的金錢本色。

Andy Warhol作品《200 One Dollar Bills》(圖片來源:蘇富比)

MC仁和徐家健由此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年安迪華荷只「諂媚」消費主義,而不同時複製美國人的政治身份認同?他得出的答案是——因為美國人從來沒有身份證。最愛返工的香港人也同樣愛財,在鈔票面前一律平等,但拿着同一張身份證的同時,卻漸而發現有些身份比其他身份「更平等」。香港身份證由英國皇家徽章變成特區區徽洋紫荊,我們的身份由此被官方決定和左右,但在那之外有沒有別的選擇?

作為英國殖民地,香港在1949年推出身份證,作為對當時難民潮的回應。但時至今日,38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成員國當中,有六個還是沒有身份證,而英國、加拿大、澳洲三國對身份證的存廢亦一直爭議不絕。支持設立身份證的國家,往往以國家安全或福利分配為由,以此證件標示公民身份與權益,同時亦有意見質疑身份證會威脅人民自由。

九龍皇帝的第二代電腦身份證跨越九七,本身已象徵着兩個主權、時代之間的過渡,加上逐漸消失的九龍皇帝塗鴉,歷史上那些「此時此地」的靈光,好像也一併遭到粉飾。近年曾灶財的塗鴉由街頭走進博物館,引發大眾對塗鴉版權問題的討論。作品未經創作者許可而展示,不也如NFT藝術被廣泛複製流傳的狀況?MC仁和徐家健透過700萬個身份證NFT,意圖反思當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以及藝術結合虛擬網絡將衍生怎樣的呈現方式。

身份證不只是一張證件,背後還象徵多種意義與可能,躍入虛擬世界,藝術與科技結合又可以點玩?MC仁和徐家健邀請有意當九龍皇帝國民的香港人,在愚人節參與這場NFT實驗。700萬個NFT於今日起在交易市場OpenSea上推出,只要開通加密錢包,便可擁有一張九龍皇帝的身份證——重新選擇一個新的身份,會否讓我們再次記起那些消逝的靈光?

詳情:https://www.beingkowloonemper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