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和一位正在歐洲流浪的香港僧侶朋友聊起,他說在數碼年代城市人的不開心,來自對科技的依賴而缺乏一門「手藝」。「試問人人埋首感應手作的温度,哪有時間抱怨半杯水的不滿足?」的確,由務農走向工業年代,農夫、裁縫、木匠、金工、織布、廚師,各盡其藝糅進匠人宇宙,每天擁抱創意自我精益求精,根本沒有時間浪費於沮喪與洩氣。

活於數碼時代的網中人,享受高效科技便利快捷的同時,會重新愛上傳統模擬格式 (Analogue) 的工藝嗎?還記得菲林攝影、黑膠唱片、活版印刷等工匠藝術,曾經帶給過你的一刻感動嗎?最近參加New Balance 以 Creativity & Craftsmanship 為主題的電影放映及分享會,嘉賓與主持重新宣揚返樸歸真,的確燃起對工藝之美的熱情。

「不可能的任務」

當日我們在M+電影院欣賞的是《寶麗萊:不可能計劃》,講主人翁 Florian Kaps 博士(綽號 Doc)與各種模擬格式產物結下不解之緣,眼見在荷蘭最後一間寶麗萊工廠即將關閉之際,博士決心擔起「不可能」的任務 。故事讓我回想起五年前接手香港碩果僅存的一間藝術書店「大業藝術書店」,初心如出一轍。當時蔡瀾先生更賜寶墨戲謔:「一肚子不合時宜」,成為了我的座右銘,人一定要跟潮流走嗎?

實體的美,不是無形無相的數碼檔案可以取代的;就算穿上波鞋,也應該多欣賞工匠一針一線的手藝,那是3D打印的時裝不能媲美。

當日分享會的主持是誕生及成長於 Analogue 年代的903 DJ 及大學講師黃志淙博士,見證原子粒收音機、卡式帶、黑膠唱片、CD走到無相的Digital Format ,他一直在媒體及學校推廣 Vinyl Revival 至今。「我希望各種 Hybrids 能繼續共存並存,大家可以慢慢賞識、深深體會、好好珍惜。」

他分享英國樂隊 Japan 主音 David Sylvian 曾經提過,其於 1982年來香港旅遊時,是初次試用 Polarioids 影相,而這亦引發了大家對 Polaroid 的藝術興趣。「大概是緣份使然,後來我於 1995 年去東京訪問 David Sylvian 及於 1997 年在倫敦探訪 David Bowie,用的都是 90s 電台同事 Wing SHYA 的 Polaroid 相機。」談analogue culture時,志淙總是喋喋不休。

「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

感覺有趣的,是分享會當日有如小型宗教活動,很多觀眾都腳踏New Balance 990v6 糸列出席,彷彿成了dress code。40年前1982首次上架,990系列來到 v6 年代,擁躉怎會不伺機集體曬寶?知道品牌的重要理念就是「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而不是最終狀態」,這點與觀點正好與Analogue Culture不謀而合。知道科技世界秒速在變,New Balance 仍一直重視NB Made Craftsmanship,有一個世界級的運動實驗室研究物料的採用,再交由員工以一針一線縫合皮革、橡膠和織物,希望把手作温度達到可持續發展。

New Balance 的990v6 糸列正好是宣揚返樸歸真、體現工藝手作之美的代名詞。除了此系列首次將一直用於專業跑鞋上的 FuelCell 泡綿導入 Life Style 鞋款之外,也將反光 N 字 Logo 直接置於網布上,Durapontex 鞋墊與 Ndurance 橡膠外底的使用也使 990v6 增添現代感和提升舒適性。

志淙提到大約 20 年前,坂本龍一也曾為 New Balance 代言人,更吸引他專程飛到東京採購那對黑色皮製手造波鞋。「Timeless Craftsmanship, Durability, Simple Beauty and Super Comfort …… 這些都是我喜愛穿著 New Balance 的原因,也是我的人生哲學。」

同場嘉賓還有多媒體創作人 Colin Mak 和菲林和寶麗萊愛好者 Ocean Wong 。前者一直有影菲林相片,去年一手策劃《明日之廣東歌》企劃並出版了相關書籍,當中有 365 本為特別版,隨書附送了歌手們親筆簽名的即影即有相片,令每本書都顯得獨一無二。

「拎部iPhone來影相好似全部嘢都啱,好似有啲悶,希望找一些無咁啱嘅嘢,不完美也是一種美,正如歌詞所言『不需要完美得可怕』,不完美才是其吸引之處。」Colin Mak提到的歌詞正是來自盧巧音的經典金句《垃圾》,而Candy當日也在場, 無縫配對主題。

「在當今世代大家可能都只顧著追求技術,忘記每件工藝、作品背後的意義,但我偏向延續或放大後者的價值。」無論寶麗萊、波鞋甚至電影工業本身,背後仍有很多人不停付出努力,研發及改良以達到可持續發展。「幸好世上有這班『傻人』去做『傻事』,大家在這個年代失去了太多,更加會發現哪些才是我們值得珍惜的。」Colin Mak 說。作為New Balance 用家,他特別提到990 系列在40 年間推出了 6 個版本,都是不斷從細節改良,代表品牌背後一種工藝、一種堅持。

「要感謝儍人做儍事」

受「儍博士」感動的寶麗萊愛好者 Ocean Wong,眼見無數個經典產物被時間淹沒感到無奈,更認為肯花時間去拯救匠人心血的人是可貴的。「我們都要感謝無數個『傻人』的堅持。」關於攝影的保育與傳承,除了依靠製造商的堅持和發展之外,普羅大眾能夠做的,他認為可以好好利用科技的瘋狂網絡,去宣揚現今還能使用的用菲林相機和寶麗萊相機。「在數碼相機的蓬勃發展之下,很多經典的菲林都相繼停產,但有趣的是,一眾追求美好事物的新世代,卻成為新一代的支持者,而且比之前的用家更瘋狂和投入。」

志淙提到的Maker Movement(自創者運動),在外國已流行了好些年,歐美有不少makerspace互相分享資源與工具,kickstarter也湧現無數自創者天馬行空的企劃,每年世界各地更有逾百場「自造者嘉年華會」(Maker faire)。《自造者時代》(Makers :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作者Chris Anderson ,就認為自造者將掀起第三波工業革命,來自台灣的團隊透過集資完成紀錄片 Maker《自造世代》。

對於Maker Movement 的未來?三位嘉賓也抱樂觀態度。

「一定有得玩落去,設計、概念好的時代沖走仍會有一班人擁抱這種價值,用心保育,經典手藝一定會繼續存在。」Colin Mak說。

撰文、攝影:鄭天儀 (部分圖片由New Balance 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