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我們的關係,像兩條並行的線,但當兩條線碰撞得越來越多遍,其實已經糾纏不清了。」Stephen說完,把目光移向旁邊的Sandy,卻是Sandy先笑出來:「說得很好。」
香港樂壇近年湧現許多新的聲音,但以「詩式流行」風格自居的per se,不經不覺原來已成軍十年。推出了五張專輯,由全英文歌轉向廣東歌創作、離開廠牌到自組唱片公司Dystoland,突破不斷,成雙的身影卻依舊,甚至默契更甚,看一眼對方,自然而然就為彼此接話,就像歌裏的兩個聲部。
「我們可以隨時轉mode,以前不能,但現在例如吃飯中途,想到工作的事情可以馬上說,這樣事情能夠進展得更快。」情侶檔的工作日常,大概都是磨擦而來,兩個獨立的個體,找到合適的方法共存,走在一起時便形成per se的獨特風格。Sandy笑言,他們都是很需要空間的人:「他有時會說,我會否沒怎樣理會你,我馬上便回答:『無,得㗎喇,我自己嚟。』」舉起一隻手擋在二人中間,這時Stephen也隨之笑謂:「咁就好喇,唔駛理。」

十年,逾40首歌,站在這樣的時間點,大多歌手或許選擇以精選歌曲唱片來作回顧,Stephen卻說,除了慶祝以外,其實也想嘗試新的事情,展望接下來的十年。「我們構思了一個故事:一個預言家說十年後就是末日。因此今年我們推出的五首歌,就逐漸接近這個末日,作為倒數。」
由概念出發是per se唱片的一大特色,例如2018年的專輯《ends》探討人生的各種「完結」;次年的《Ripples, reflections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以不同歷史事件作串連,思考「時間」的意義;去年的《character / character》則選取世界各地的童話故事作為題材。每張唱片以音樂交織,一個個詩意的故事就此成型。
「在之前的作品中,我們大多抽取別人的故事或歷史事件,而我們又很喜歡以敘述性的方式創作,那就想到,倒不如自己創作一個故事。」Sandy解釋。「未來十年就是末日——這也頗能呼應現代人對於當世的感覺。」即使結局必然,卻不代表我們沒有選擇。在本週末舉行的演唱會,是per se整個「十週年末日企劃」的最終章,將「末日」概念進一步融入舞台設置,在最後的階段與觀眾一起倒數,繼而分成兩個派別,各自走上不同的路。
離開或留下 末日的兩種出路
不論在流行音樂還是社會上,「末日感」這個詞彙近年時常出現,既是混亂世局下油然而生的心態,也是面對生命本身的一種隱喻。在per se的作品中,由《竊竊詩》到最新推出的《通心術》,「末世凶兆」並非剎那的毀滅,而是一個緩慢衰落的過程——在破裂中尋求獲救,最終發現結局無可逆轉,於是擁抱痛苦,繼而放下。

假如人生只剩十年期限,願望清單被重新排列,也許會在不同的選擇中重新認識對方。以情侶檔經歷十年起伏的per se,面對末日時,才發現彼此相信的價值有所不同。「我們兩人對於末日的想法完全不同,甚至到了一個不能共存的地步。」Stephen說完,Sandy亦加以應和:「對,彼此是對立的。我的選擇基於一種信仰:我相信我們來自大自然,即使末日到來,我們也可以加以擁抱,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會建議大家留在這個星球。」
與之相反,Stephen則偏信科學,認為能移民至火星延續生命。「在火星,不用依靠祖先買下的土地,樓價沒升得那樣早。」他笑道。「這也是一個重新的reset。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公平的起步點,雖然要離開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但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開始。」
即使如此,視音樂如命的二人仍不約而言地表示,就算十年後就是末日,他們還是會繼續從事音樂。只是如同集體生命一樣,在末日之下,音樂也無可避免地走向結局,Stephen說,原本自己的其中一個生活目標,是讓自己的音樂流傳下去,令後人能夠透過音樂,了解per se曾經是怎樣的人,以及他們曾有過的想法。「但要是迎來末日,此後就不會再有人聽我們的音樂了。那麼我的目標應該會轉為:如何利用僅餘的十年,做一個最好版本的自己、創作最好版本的歌曲或專輯,證明給自己看,剩下來的時間其價值在於哪裏。」

為末日倒數的過程 per se藉音樂表達冀望
今年「十週年末日企劃」的主題,與per se過往專輯的形成過程有所不同,過往的概念結局多在過程中逐漸生成,這次卻是先有了開首和結尾,再把當中的脈絡加以填補。由《竊竊詩》開始,講述人們收到末日消息後的狀態,再推演下去,不同的個體面對倒數的階段亦迎來了不同的心態。Stephen形容,當他們把歌曲的旋律編寫後,再收到填詞人所寫的歌詞,往往又反過來影響了故事的發展。
在他們今年推出了的四個MV中,由幾個帶面具的小孩串連,分別衍生不同的故事,其中《閃念》講述「迷失」,營役工作的人依舊難以忘懷死去的小狗;《在生》由一對情侶帶動故事,不顧後果,誓要一起完成願望清單上的事情;《通心術》寫幾個小孩們對於外星的想像,透過拆毀和重建,喻意放下心結。此歌由Sandy親自填詞:「我認為末日其實就像人的死亡,只是這屬於集體的死亡。每當人到了彌留的狀態,常說自己會回想起過往生活的經歷,或一些無法原諒自己甚至對方的事情。《通心術》就像做一次手術那樣,讓自己的心舒暢起來。」

Stephen認為,這首歌很能代表Sandy那一派別的想法,他亦透露,演唱會的歌單、設置與服飾等元素,將會環繞兩個派別的人——一個決定離開,一個決定留下。打破演唱會的「一體」表述,二人亦將分成兩派,在演唱會上各自推銷自己的信念,「最終不論他們決定如何走,末日還是會發生,這個演唱會就探索如何面對這件事。」Stephen表示。
以末世扣連當下,與per se初時多圍繞生命大哉問的作品相比,多了一種「入世」的視覺與關懷,近年,他們的歌裏常反映一種對於社會現象的冀望。對此Sandy亦有自覺,發現當他們更多地把自身情感投入歌中時,能夠引起聽眾更大的共鳴,甚至以歌曲陪伴聽眾走過某一個階段,從中顯出音樂的力量:「所以我們會繼續用這個角度來造歌,就像這次的末日企劃,就希望帶來一個訊息:當下我們彷彿活於末日之中,既然如此,就不要當作沒看到,而是直面末日。」

per se《the deca dance》音樂會
日期:12月4、5日(日、一)
時間:晚上8時正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STAR HALL 滙星(九龍灣展貿徑一號)
採訪:鄭思珩、鄭天儀
撰文:鄭思珩
攝影: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