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着愛。」
香港藝術家石家豪與謝炎安,創作媒介迥異,一中一西、北轍南轅,但創作議題都圍繞著本土文化,把集體回憶反芻於畫布,呈現為一種觀察城市,甚至草根美學。二人相識超過廿年,是中文大學藝術系 2001 年的同屆藝術碩士畢業生,早前一起合作搞過一個聯展。這次加上謝炎安另一位同學、拍賣行邦瀚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介入」策展,呈現了一個好「地」、好「香港」的畫展「流行大改造」 。

看漫畫《中華英雄》的Boy George ;與杜拉格斯撞臉的郭富城;步入盛世《恐龍屋》的梅艷芳;唔會空肚食早餐的黎明;維納斯林憶蓮的誕生;六胞胎經典造型周星馳;1984年陽光燦爛的陳百強……這些幽默中滲着滄桑的icons,是流逝的香港流行文化的精髓,藝術家以對話形式敘述八十年代至今風靡香港以至世界的流行文化的狂想與感興。

「看見過去自己所見證的流行之物後感慨萬千,回想起當年曾經的青葱嵗月。」從石家豪與謝炎安的色彩,看到香港昔日最璀璨的色彩。
二人說,流行一詞從創造初始便有著依附於年代與文化的獨特性,卻又能經由各路能人,藝術家改造後誕生不同的方向,構築嶄新的流行之路。這次大改造「流行」策劃了近兩年,關尚鵬形容:「當中三人不斷進行思想碰撞,又遇上兩次延期,經過很大的考驗才能面世。」

去年石、謝二人曾舉辦聯展「男子雙打」,既記念二人碩士畢業 20 周年,同時也以合作畫同證他們多年的友誼。聯展有他們個別的創作,也有「四手聯彈」的合作畫(互相出題請對方一起完成),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廿多幅作品當中也有三張合作畫,包括記念梅姐的《夕陽恐龍》、以李小龍為靈感的《龍爭貓鬥》及大大個有林村拓哉出現的《夾娃假期》,都是港人的深刻回憶。
石家豪擅畫傳統中國工筆人物,卻結合當代概念及香港草根風情,發展出新舊互融的獨特石式畫風;謝炎安以塑膠彩畫布為主要創作媒介,擅以次文化及潮流入畫,時而懷舊時而前衛,但都色彩繽紛。這次聯展都是出兩位藝術家的全新作品,記錄陪伴他們同步成長的文化偶像。石家豪更大膽的棄絹以油畫布,以功筆技法畫塑膠彩畫。


「流行大改造」(Trendi Club)
日期:8月3日至25日
地址: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
撰文、攝影: #鄭天儀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