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劇場走進影視圈,蝦頭楊詩敏演盡各式女性——《潮性辦公室》的飢渴蘇小姐、《廢柴》的躁狂店員、《My盛Lady》的神經質情人、《正義迴廊》愛弟如命的疑犯親姊、《短暫的婚姻》的單親媽媽,呈現出女性的多種面貌。最近她回歸演藝生涯的原點,於月底舉行首部個人舞台劇《獨腳絲打噏の難道停經才去愛》,從「楊詩敏」角度出發,剖白內心深處一切有關愛情、女性、自身的反思,「獨腳戲的形式,是你(觀眾)進場看一位表演者,跟她好像約會般,聊聊天、互相了解、連結,很有人情味。我希望透過這部一人作品,跟大家來一場兩小時的浪漫約會。」
再過幾年就年屆知命,47歲的蝦頭沉澱這半生人的歷練和見聞,察覺自身對愛情的想法與從前大有不同。她隻身登上舞台,並破格結合獨腳戲和棟篤笑形式,是希望能脫離角色的框條,與觀眾赤誠分享「楊詩敏」自身的轉變:「以前總覺得戀愛大過天,或覺得沒有男人會死,只是貪圖刺激或戀愛的感覺,我卻未必真正認識對方或自己。現在我想好好去談一場真正的戀愛,細緻、具生活感、並且細水長流的,要慢慢細味,要真真正正的溝通、認識和表達愛。經歷過這麼多場轟烈的戀愛後,我才明白。」
回歸自身之餘,蝦頭目睹同輩朋友成為母親,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為她們的付出動容,因此她將在作品中化身為「靚媽」,表現人母之苦:「我沒有家庭和孩子的負擔,要面對的關係本就夠複雜了,但她們還要背負作為母親的責任,去照顧小朋友、丈夫,真的很偉大。」不論已為人母、還是單身人士,蝦頭最希望透過作品與各類觀眾探討如何掌握時間有限的人生,盡情追求所愛。
「香港這幾年有很多大轉變,因此我想透過演員身分跟觀眾連繫。」經歷近年變幻無常、高低起跌的日子,蝦頭這次演出是一場「圍爐」,透過真誠剖白重新連繫起孤獨的人們:「今次我不只是演繹別人所寫的故事,而是嘔心瀝血地跟觀眾分享自己這階段的一些感受,與觀眾連結,互相支持、拍拍彼此的肩膀。未必是我療癒大家,也許是大家來療癒我。」
笑笑自己的生活態度 活好自己就能演活他人
「我不是一個可以坐定,用文字表達自己的人,有時連出帖子也要想33件事。我要行動,所以演很適合我。」由演戲跨進創作文本的領域,梳理自身想法化成對白傳遞給觀眾,是演員蝦頭此前不敢想像的體驗,「我以前是很害怕,覺得『不行,我不懂,我沒有這個能力』。現在就逐漸覺得不要緊,我可以在這個階段貢獻多少就多少。」正如當初她由舞台劇轉戰影視作品,其風格能量高、較奔放,搬到講求細緻演繹的鏡頭裏,亦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和學習。但即便經歷過挫敗,她亦不曾猶豫:「我願意去嘗試,我願意去變,不介意有失敗的階段或時刻。你不做又怎知道自己行不行,會否有新的突破?」
《獨腳絲打噏》中貫徹蝦頭勇於突破的個性,作出獨腳戲和棟篤笑形式交錯的新嘗試。縱以「棟篤笑」作招徠,蝦頭形容她並不期望觀眾捧腹大笑,而是希望透過真誠分享,呈現一種有智慧的幽默或自嘲的趣味:「那種好笑是源自於,你經歷過一些事,才可以抽離地回望過去,笑笑自己。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有時候遇到一些難關都會想,我可不可以快點走過去呢?如果能夠學懂笑笑自己,那就是你逃離深淵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事情沒有想像中難過,原來我已經跨過了,可以取笑自己過去很傻。」
「在人生裏面,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做一個人,這種狀態對演戲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你會從中更了解自己。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是演員必須。」生活中失戀、重要的人離開等難過經歷,均成為蝦頭作為演員的養分,滋養她演活各種角色,讓她愈發揮灑自如,更在去年憑《正義迴廊》唐文珊一角提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在我生命裏面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令我明白到怎樣活得更好、更自在。這個一步步打開自己的過程,讓你能應付新接到的角色。由活好自己開始,就能夠演活其他人。」
溝通與性別無關
《獨腳絲打噏》雖以女性角度出發,演繹出女性的處境,但蝦頭相信不論男女,任何人也會對情節產生共鳴:「男性很多時都要和女性相處,因此如果他不能夠好好了解女性,我想他會很痛苦。你另一半可能是女性的時候,你怎樣和老婆溝通?怎樣和女朋友、媽媽、姐姐、妹妹溝通?怎樣和你女上司或者女下屬溝通?她們全都是女性,所以要知己知彼。」
女性常被冠以「女人心,海底針」等難以理解或溝通的刻板印象,但蝦頭形容看畢作品,觀眾或會有這樣的念頭:「原來你們這些女人是這麼簡單的。」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建基於真誠交流:「我不僅在講述女性,我在講述人的處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真的無分性別,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好好地表達自己和聆聽別人,這與性別無關。」
盡地一擔 蝦頭楊詩敏 × 暗黑導演 火火
▂▃▅ ChillGOOD 舞台劇 ▅▃▂
《獨腳絲打噏の難道停經才去愛》
9月22-24、26-27日 晚上8時
9月23-24日 下午3時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採訪:鄭天儀
撰文:蔡詠愉
剪接:古本森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