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room
Common Room 附近是布舖、皮革店等舊舖,原本格格不入最後卻融入了整個社區。

位於深水埗的藝文空間 Common Room & Co. 今日最後營業,不少熟客、文青前來打卡、幫襯紀念,更有台灣文化人特意前來,為香港獨立藝文空間打氣。老闆之一的林欣傑 (Keith)接受 #文化者 專訪,指店舖租約期滿加上與合作伙伴各有不同發展方向,故決定結束空間,但有能力一定重開。

Common room位於深水埗大南街,是個複合式空間地舖主要是咖啡廳、獨立書店和創客空間 (maker space)小型工作坊,閣樓則為展覽空間,舉辦過不少話題展覽,2016年11月起由 Dimension Plus 團隊與書店 Book B 合作經營,不時被標籤為「文青咖啡室」。

林欣傑回顧指,兩年迄今空間共策畫了18個展覽,「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策展,全部展覽都是新作,空間不大每次都有策展理念,造成不少迴響,我們也已經跟社區連結了。」

龍蛇混雜的草根色彩

「深水埗是香港最窮的社區,給人龍蛇混雜的想像。最初我們開店時,怕空間跟這個社區脫節變得離地,故想搞一些跟這個社區有關的展覽。後來我們發現刻意去做反而是一種標籤,故隨心經營反而做出了人味,令平時不會來這區的人發現這個地方,願意停留在這個社區,這是我們很欣然所見的。」

Common room
有台灣文化人知道 Common Room 最後一天,特意前來支持和打氣。

問林欣傑總結兩年經驗,有沒有頓悟出藝文空間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哲學?「講可持續發展即係『死撐』,我覺得藝文空間始終是一門生意,應該係要有盈利先算成功。」經營約兩年埋單,林欣傑坦言每月只能收支平衡,翻本無望,但賺到社區營運空間的經驗。他仍非常有興趣經營藝術空間,更指「有機遇和能力一定重開。」

深水埗藝文空間的生死

為了在商業藝廊系統以外打出一條血路,呈現更多藝術營運的可能性,近年深水埗出現了不少藝文空間:包括2015年由藝術家李傑與亞洲藝術文獻庫策略發展總監黃子欣(Chantal)聯手創立的「咩事」藝術空間、由藝術工作者何兆南、G、蕭國健創辦的迷你藝術空間「百呎公園」、營運一年的「合舍」和剛開幕不久的藝術小店連小型展覽空間Foreforehead。不過,「咩事」和「百呎公園」已分別於去年結束。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