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離世,享年84歲。

2009年高錕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後第七位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也是首位以應用物理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我知道這位科學家對人類生活貢獻不淺,但我更有興趣是這位1987-1996年擔任第三屆中文大學校長的為人。

一校之長,是教育機構的最高話事人,要有堅定的教育心、抱負。

記得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1987年中大學生會會長蔡子強曾講過一個有關高錕的故事,印象猶深。

高錕
回歸前夕,人心最動盪的1987至1996年,高錕(左一)這位科學擔任中大校長,以自由精神愛護學生,主持為周保松。

六四之後,香港學運走向激進化。1993年北京委任了高錕校長為港事顧問,被視為對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統戰工具,中大學生因此群情洶湧,在一個高錕應邀出席的學生公開論壇上,出現了千人雲集烽火台,批評他被中方招安。

中大30周年校慶開放日那天冠蓋雲集,在高錕校長當眾致辭的時候,有激進的學生衝上主禮台,眾目睽睽之下要搶走校長手中米高峰表達不滿,更拉開「兩日虛假景象,掩飾中大衰相」的橫額;遊行學生又派發內藏傳單的避孕袋,諷刺挑釁。當高錕被迫步下禮台時,《中大學生報》一位記者上前探訪,問校方會否嚴懲搞事學生?怎料校長一臉詫異的反問:「懲罰﹖我為什麼要懲罰學生﹖」那位記者頓時語塞,對校長的答案和胸襟為之O嘴 。

故事未完。對於後來排山倒海要求紀律處分學生的人當中,仍然有三人由始至終反對,其中一人,就是最被丟臉、最受屈辱的高錕校長。蔡子強還以五四運動時阻止學生外出示威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後來在學生被捕後奮力營救的歷史,甚至「願以一人抵罪」的言論,表達校長與學生政見和而不同,但作為校長何以身體力行,保護學生。

這位科學家卻從不以生活來做實驗,尤其愛情。

高錕太太黃美蕓當年提出做一個試驗:大家分開半年不見,看彼此是否還互相掛念。當時高錕強烈反對:「婚姻的實驗不能做,我不需要做。」縱二人的結合遭到黃母反對,高錕與黃美蕓選擇私奔。

高錕從來寡言,近年甚至失去記憶和自理能力,變回一位普通人,但他就像茫茫夜空中的那顆高錕星,平凡但璀璨。

撰文:鄭天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