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靠着一顆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開拓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他的作品及研究精神至今亦受盡世人的青睞,更被冠以「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之稱。是次展覽展出於香港首展的12幅達文西手繪真跡、著名畫作《岩間聖母》摹本、五個根據達文西手稿製作並以新媒體現式呈現的機械模型,以及由11件向達文西致敬的當代藝術品。

觀眾除了可以透過真跡窺見達文西對美學和藝術的執着外,還可利用新媒體的藝術裝置親身感受作品的奧妙,更能發掘部分作品背後的趣聞軼事。

美中不足的作品

「常人可能會以為它是一個窗花的裝飾,因為它真的很美。」策展人范懿莎博士(Dr Isabelle Fank)讚嘆作品《化圓為星形結構》的細緻。這幅手繪是達文西晚年於法國完成的作品,亦是「幾何遊戲」系列的最後一幅作品。「幾何遊戲」是達文西嘗試將方形變成面積相同的圓形的一個數學實驗,他以6的倍數關係,按比例將圓形分割成星形或月形,形成類似玫瑰窗的圖案。

《化圓為星形結構》(約1517至1518年)

所謂百密一疏,如斯精密工整的一道數學題卻被自己的運算過程出賣了。在圓形結構上方,記錄了達文西算出6的首50個倍數的運算過程,細心可見達文西在最後的計算中出現錯漏,令後來的倍數出錯,范懿莎博士更笑言這是「完全錯誤(completely wrong)」。雖然是一道不解之題,但最終這幅繪畫成為了《大西洋古抄本》中最狀麗且複雜的裝飾圖像,美中不足卻添了一些缺憾美。

達文西在運算過程中誤將百位數的「1」當成「2」

來自誰人的傾慕

在《光、影與雲的流動力學筆記、女子側面人像、佛羅倫斯頭飾「Mazzocchio」之研究》作品中,可見一名年輕女子的側面全身素描,上方還有一首詩。最引人注目的是左上方頁邊的拉丁獻辭,大意可翻譯為「獻給我摯愛的女神,最動人的字句,瑟西麗雅閣下」。瑟西麗雅是達文西在《抱白貂的女子》(1489至1490年)所畫的女性。這句動人的情話最初被認為是達文西以右手所寫,但有另一個說法是出自他的學生兼達文西書稿繼承者梅爾茲的手筆。

《光、影與雲的流動力學筆記、女子側面人像、佛羅倫斯頭飾「Mazzocchio」之研究》(約1513至1515年)

而站姿女子像是出自誰人之手至今尚未有定案,起初認為是梅爾茲所畫,後來有學者里納爾迪認為是達文西本人之作。他指人像輪廊勾勒得非常細緻,先以鉛筆起稿,再熟練地以墨水一筆描線﹐側面線條及臉部與頸部的陰影都相當精巧,代表是達文西的手筆。到底是誰動了春心?這個話題至今仍教人津津樂道。

「達文西: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15日(每天開放,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城大劉鳴煒學術樓18樓城大展覽館

撰文、攝影:陳昶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