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粒塵」Jonathan和「細粒塵」Pollie來到唱片公司附近的紅磡碼頭,他們驚訝說:「哇,好耐無嚟呢度啦。」原來初出道時的他們曾來過這裏為雜誌拍照。一晃眼,感覺上還是樂壇新鮮人的小塵埃(Lil’ Ashes)也即將踏入第七年的藝界人生。「其實我以前唱歌都幾『惡』。可能唔識用聲,唔知有其他表達聲線嘅方法。」Pollie邊嘀咕着邊和Jonathan翻閱我帶來的專輯,回想製作過的音樂有甚麼能改進的地方。我也想到當年還是大專生、日聽夜聽他們首張專輯的自己,也真的正式踏入社會了。
這些年來社會在變、聽眾在變;推出新專輯《Little by Little》(十首歌的真·大碟!掌聲!)的兩粒塵也說要「變」,所以唱片封面首次以真面目示人,也嘗試與外國音樂人合作「試新嘢」。然而音樂和形象再進化,貼地的兩粒塵心態依舊,以音樂伴聽眾重拾童心看世界。在亂世中誕生的這張新作,更是他們送給香港人的禮物。無論你是「週末」才能「夢遊仙境」的「愛麗絲」、還是與家人「口水眼淚傾倒為某一種惡善」而需要「暫時永別」的小孩,小塵埃在新一年繼續以音樂共你「並肩一起去漫步大道」,齊上齊落。
以音樂與世界對話

結他手兼曲詞創作Jonathan、主唱兼曲詞創作Pollie
2013年出道的小塵埃至今共發行過三張原創專輯和一張兒歌翻唱專輯。平常作風不算高調的兩人,多年來默默地把對世界的喊話寫在歌裏。每張專輯都代表着他們該階段的想法,集合起來就像紀錄片一樣見證他們的成長,主唱Pollie說:「第一張唱片《Be Little》一次過集合咗我哋經歷過嘅十幾年人生,對於世界嘅畫面、期待、諗法或者我哋覺得好正嘅價值觀,好想同世界分享。」此作可視為小塵埃的日常生活紀錄,「Chill Chill哋」的Acoustic Pop曲風和充滿愛的歌詞正是這專輯霸佔了我整個2014年暑假的主因。
然而「Chill」並不是小塵埃的全部,因為他們的音樂是跟隨着社會和世界而變化。「第二張唱片《A Little Louder》開始講『近』啲嘅嘢,一啲關於我哋喺成長嘅地方、呢個『屋企』所遇到嘅事所帶俾我哋嘅感覺,然後再同我哋嘅『屋企人』對話。」「掛念兒時那陣時,能快樂寄住的都市」的兩粒塵在2016年下旬透過第二張專輯表達對香港的愛和慨嘆。兩年後,大環境沒有變得更好,他們選擇以翻唱兒歌專輯《Recall A Little Bit》延續對社會的哉問和自省。Pollie在深沉的新版本編曲裏以帶童音的唱腔吟唱着「我把心願交給他」,期盼我們在混濁的空氣裏仍能當自己、別人甚至下一代的《小太陽》,堅守信仰。
瑞典寫歌營 音樂再升級

以Acoustic Pop為基礎風格走音樂路的兩人,其實一直希望像行內前輩那樣作新嘗試,Pollie笑言:「呢幾年都有種逼切性嘅聲音同自己講,一直做同一樣嘢好似無變化、無進步咁,心裏面有啲過意唔去。而且身邊有好多前輩都做緊好好玩嘅嘢,我哋都想追隨佢哋對工作上嘅要求。」Jonathan補充:「所以今次唔算係刻意嘅改變。因為我哋一直都不停更新緊自己,新碟就係咁啱紀錄左最更新版本嘅我哋。」因此來到第四張專輯《Little by Little》,曲風像放煙花般無定向發展。有邀來Ivana Wong(兩粒塵強調要寫英文名字)合作的《花之亂》裏熟悉的Acoustic味道、也會看到形象《轉.變》得愈來愈有玩味、乘着復古電子編曲踏起碎步的他們。

其中一個影響音樂元素的主因,相信和去年夏天與一眾同門歌手飛到瑞典參與創作營有關。他們花四天時間與當地富經驗的音樂人和監製合作,為新專輯帶來四首作品。近來受樂迷喜愛的電音作品《心之書》是其中一首,Pollie說:「呢首歌係第二日寫嘅,嗰日朝早一同佢哋見面就寫咗故事大綱。當時demo嘅英文歌詞,係想講彼此都從好遙遠嘅地方嚟到呢度相見係好特別,有種每個人都好似一本書嘅感覺。然而我哋好多時第一刻都只會睇一本書嘅背面、大綱,而決定一個人嘅既定印象。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嘅主角甚至作者,寫自己嘅故事。」回港後,由本地填詞人Oscar細心整合兩粒塵的想法,最後成為他們首支廣東話跟英文歌詞原意相同的作品。
家裏人才懂的歌
音樂風格進化,歌詞卻延續他們人文關懷的精神,同樣代表他們現階段的思想。Pollie笑言:「我哋成日都『五時花六時變』,尤其有啲諗法係受唔同嘅嘢刺激到,例如人哋嘅創作或者身邊朋友嘅經歷,都會令我哋對自己思想同行為上有啲改變。」她直言就算只計這半年也受了很多刺激,激發心裏產生很多想法。
同樣於瑞典創作營、與香港音樂人T-ma和瑞典音樂人Pontus合作的第一主打《高地之下》就是其中之一:「其實由第二張唱片《A Little Louder》入面嘅歌開始,我哋想講嘅嘢都好似唱片嘅名咁講得愈來愈大聲,而有好多諗法係一直都存在嘅。呢幾年我哋都大個咗,對於是非、黑白、對錯、善惡,我哋看待呢啲概念嘅心態又唔同咗,所以想透過呢首歌去講。」此作由合作多年、極具社會觸覺的音樂監製李一丁(詞人身份筆名為『阿凡』)填詞,於今年六月底派台正好讓「對與錯 自幼心內佔空間太大」的香港人得到「放低做判官的心態」的機會。

專輯裏有兩份最遲才確認的歌詞,其中一首是全碟最悲傷的歌曲《暫時永別》,立體投射小孩因立場與觀點不合而選擇或被逼與親人分離的故事:「呢份詞係大概八、九月份左右先確認。我哋同阿凡商量咗好耐,佢都問咗好多我哋自己嘅感覺。好欣慰佢用《暫時永別》將我哋心裏面嘅感受講出嚟。」Demo原名巧合為《What Can We Do?》的這首歌,錐心地描寫了無數家庭的痛。
而較《暫時永別》早一點確認的歌詞,則是取材自日本傳統妖怪的同名歌曲《塗壁》。這也是Pollie最近最喜歡的作品,每次現場演出都給她滿滿的力量:「塗壁係一隻搗蛋嘅小妖怪,會好似成幅牆咁企喺路中心,令人睇唔到前面嘅路。其實人生嘅困難就好似塗壁,但我哋可以化身為戰士將呢啲問題一一解決。雖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孤身作戰,但繼續面對嘅時候,就會好似歌詞咁講有同路嘅人一齊去面對。」他們感嘆這首在第一張專輯已經創作好的旋律,雖然五年後才正式推出,卻意外地合時。
「我哋又唔係話好有使命感,要俾力量你,只不過想分享我哋感覺到嘅嘢。如果大家聽到有同樣嘅感覺,我哋都係同路人。」Jonathan為這些「到肉」的歌曲下了簡潔有力的註解,希望它們能在當下輸出更多溫暖和勇氣,陪伴聽眾。
六年經歷化為音樂 與聽眾一起進化
回顧六年全職音樂人的生活,兩粒塵有各自的學習。因獨特的唱腔而經常被討論的Pollie說:「有趣嘅係以前經常俾人覺得我嘅唱腔超齡,而家反而會被人覺得我把聲好細路。其實呢六年間,身邊有好多人會引領我用自己本身嘅聲音。」面對新專輯內部分歌曲唱腔與編曲不搭的評語,心態越趨成熟的她邊壓低喉嚨「扮聲」邊妙回:「同做人一樣,我把聲係可以有好多選擇嘅。其實我哋會諗,好多歌已經好沉重,係咪要再用更沉重嘅聲音去演繹呢?我哋反而想用本身最純粹嘅聲音,提供空間俾大家思考。」主力於音樂製作的Jonathan同樣對平衡的心態有感:「我自己有一個宗旨,就係音樂入面所有嘢都要和應、和諧嘅。所以我會以協助嘅方式,令整個感覺更加好聽,而唔係突出某種style、或者某個結他solo咁。」他特別推介專輯裏的開場曲《Little Song》,自言這是見證他「學有所成」的作品,期盼聽眾分享聽後感。

「平衡」不僅是小塵埃六年來對做音樂的追求,更是他們做人的宗旨。就如他們每張專輯都以「Little」入題,提醒自己和聽眾即使成長到哪一個歲數,還是要永遠以小朋友的角度看世界:「用小朋友嘅心態待人接物同觀察呢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其實係好精彩同特別嘅角度。」但在他們心目中,「Little」不等於把自己的價值變小或看輕自己。即使面對如當下般逆境的時候,我們更要拾起小時候「乜都夠膽死」、「搏盡無悔」的勇氣。「要記得『Be Bold』,係連小朋友都可以做到嘅。」Pollie看着我,眼神堅定地說。
「大人們」,把因為恐懼而裹足不前的自己留在2019年吧。2020年,「逛過危城」、「跌進無明」的我們要變得更強大,一起重拾小孩的勇敢、善良和直覺,無畏無懼。
撰文、攝影、剪接: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