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西方國家持續蔓延,不同界別均出現知名人士確診個案,連查理斯王子都初步確診,藝術界也再度傳出噩耗。據柏林Jewish Museum的官方訃告指,畢生為種族平等議題研究作貢獻、美籍藝術歷史學者兼策展人Maurice Berger在3月23日傍晚時分,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併發症離世,終年63歲。

美籍藝術歷史學者兼策展人Maurice Berger
(Maurice Berger facebook圖片)

生前為位於美國巴爾的摩縣(Baltimore County)之公立研究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教授,Berger由大學證實其死訊,然而暫時未有詳細資料透露他是死於何種併發症。

坦白面對人生

生於1956年的紐約市曼哈頓移民社區「Lower East Side」,自小在充滿黑人和波多黎各人等多元種族中成長的猶太人Berger,獨特的成長背景讓他從小就培養出對不同種族的同理心和理解。隨着年紀漸長,他對種族議題在生活裏的演化愈發敏感,畢業於紐約城市大學並取得藝術歷史及批判理論博士學位的他,曾撰書表達自己對種族議題的思考。

紐約市曼哈頓移民社區「Lower East Side」(網絡圖片)

於1999年推出的《White Lies:Race and the Myths of Whiteness》是他其中一本最著名的作品。他在書裏坦白地剖析複雜的個人成長經歷,例如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和對兩父子感到厭惡、帶黝黑膚色的塞法迪猶太裔母親間面對作為小孩所感到的孤獨;以至長大後在校園裏和黑人同學在學業上的競爭、甚至對於父親對黑人女性展開追求的厭惡心態,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片段和情緒堆疊起來,在不知不覺間原來就塑造了Berger的種族主義思想。喜歡此書的讀者,普遍認為他以一種更私密和貼近生活的方式,為思考種族身份議題提供了更易懂的切入點;而身為白人的Berger,從被視為「擁有特權」的種族身分出發,梳理出對種族政治的思考,甚或有種與非白人族裔「換位思考」的意味,在當時被視為是很特別的研究角度。

Berger於1999年推出的《White Lies:Race and the Myths of Whiteness》封面(網絡圖片)

從藝術界開始改變

坦白交代過自己的成長背景,以及其如何塑造自己的種族主義意識,Berger也同時決定把自己對種族議題的思考應用在更廣泛的層面上,以影響別人。在學術界發展,Berger把路向鎖定在研究藝術界別裏的種族不平等情況。

「美術館是否種族主義者?」是Berger於1990推出的論文所探討的核心主題,當年藝術界還沒有會討論參與的人員背景是否「夠多元」的風氣;美術館的策展人及管理層人員等職位均為白人,藏品的喜好也自然無法脫離以白人及上流階級的觀眾為中心。非白人族裔的作品也自然很少會在美術館裏出現。

Berger同時是一位已出櫃的同志,這身分也許是令他能同理非白人族裔的契機。他曾這樣說過:「As a Jew, I have known anti-Semitism(反猶太人主義). As a gay man, I have known homophobia(同性戀恐懼症).」
(Maurice Berger facebook圖片)

藝術界在他眼中同時是一面反映現實世界的鏡子。所以他反過來思考,如果如美術館之類的藝術機構能先行在藝術界裏帶頭作出改變,也許甚至能逐漸令當時的美國、現實世界裏的結構性種族主義消失。然而他最後表示失望,畢竟當時的美術館始終還是像其他產生般,以照顧當時「最容易賺到他們錢」的上流階級品味為主… 然而Berger最厲害的,是當時在文章結尾對美術館未來的發展所提出的建議。例如在藝術界產業鏈裏,起用多點非白人族裔的策展人;在城市的歷史裏尚未被「正名化」(猜Berger的意思為如「Lower East Side」之類)的社區裏,以「衛星化」的形式建設多點藝術場地,希望以「藝術手段」為消除種族主義而貢獻。其實回看現在藝術界的趨勢,不就是如他所預言的這樣在發生中嗎?

要定義Berger為種族平等所作出的貢獻實在不容易,因為形式不只限於撰寫文章。他當然也會為有關非白人族裔的重要展覽,如紐約Whitney Museum曾舉辦過的《Black Male:Representations of Masculinity, 1968-1994》作文字紀錄;但他也曾嘗試向前踏多一步,為同樣關注種族議題的藝術家Fred Wilson和Adrian Piper舉辦回顧展,在以藝術手法走種族平權的路上,呈現更多同路人的角度和想法;他也為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及文化博物館的展覽《For All The World To See:Visual Culture and the Struggle for Civil Rights》當策展人出謀獻計,透過展覽引起大眾對種族議題的反思。

(Maurice Berger facebook圖片)

「藝術是日常。」Berger把這句說話演繹得淋漓盡致。感謝他畢生為種族議題付出心力和時間進行研究,也嘗試從藝術界的角度出發、為現實世界的非白人族裔帶來看見希望的可能。願Berger一路好走。

撰文: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