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爭之夏走到疫病之春,將近一年的煎熬讓百姓累心,金像獎昨日發佈預告片,將一眾入圍作品剪輯串連,但為何一條簡短的金像獎預告片卻惹哭眾人?皆因預告片的剪接投射了過去發生的社會事件,從《花椒之味》的「食辣,就是一種痛,掩蓋另一種痛。」到《少年的年》的「只要你贏了,我才不算輸。」每句對白都仿如蘊含重重隱喻,而是次操刀的剪接是香港鮮浪潮導演編劇盧煒麟、李啟浩。

流着鮮浪潮血的剪接

盧煒麟是《今晚打喪屍》(2017)導演,曾執導鮮浪潮電影《父子劍》及《殺手奏鳴曲》。而李啟浩則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主修媒體藝術,其執導短片《羊》曾獲2011年鮮浪潮學生組最佳電影,此短片更入選2012台灣南方影展「南方特選」及第七屆波蘭五味電影節。作品由學生自殺切入討論,在視覺上非常有力地道出學校體制的非人性化治理模式,譬如男生直望鏡頭的求助眼神,操場集會的一幕更驚見有學生活生生被吊死。

在香港的1970、1980年代,一群擁有電視製作經驗或於美國或者英國電影課程資歷的年輕導演,加入了當時方興未艾的電視行業,後來更進軍電影行業,成為香港電影的一鼓潮流,名為「新浪潮」,名導徐克、許鞍華、方育平、譚家明都是「新浪潮」的姣姣者。2005年,時為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杜琪峯眼見電影業不景,而且入行渠道狹窄,於是發起「鮮浪潮」(Fresh Wave)大專生短片比賽,意在承先啟後,發掘具潛質的年輕電影創作人加入電影業。

今次金像獎預告片的剪接盧煒麟和李啟浩皆是「鮮浪潮」出身的電影人,二人以不設框架的方式將過去一年的社會議題直接或間接地呈現,創作出一個令人深思的香港故事。

「鮮浪潮」鼓勵香港年輕人以短片發聲,作品涵蓋不同拍攝風格與題材的作品,愛情、生活、家庭、少年迷惘、社會議題無所不談,打破各種可預計的悶局。曾經的作品《三月六日》是一部講述反對財政預算案堵路靜坐事件的直面政治議題之作、《瀏陽河》講述性工作者收山的故事、《吊吊揈》的青春反叛、《色囚》的反烏托邦,今次的預告仿如一齣真實的電影預告。

金像獎5月6日網上公佈結果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5月6日下午午3時於Facebook、YouTube及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以直播形式公佈19項得獎結果,是39年來首次取消記者會及頒獎典禮。該頒獎禮為時約20分鐘,由金像獎主席爾冬陞主持。

雖然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以網上直播形式公佈得獎結果,但主席爾冬陞表示,他們曾考慮不同方案,包括直播金像獎頒獎禮,惟考慮到人數眾多以及有候選人來自其他地方,所以未能作此安排。爾冬陞承諾待疫情過後會補辦一個頒獎儀式,讓得獎人作為紀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