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夕陽行業——聽者也好,說者也好,這話題早令人耳仔起繭。

我們又談書店,又談獨立書店了。不過這次不談暮色,談談港台兩地、四間書店的務實與理想。

如今仍有人選擇經營獨立書店,但因應時代獨立書店又有甚麼野望,她們又想表達甚麼?而另一邊廂,如今經營獨立書店又有甚麼需要接受與妥協?舊式書店的框架與想像,與新一輩人的需要又有何分野?這次,就由台灣的無論如河獨立書店,以及香港的貳叄書房侃侃道出。

無論如河獨立書店前身為「有河book」書店,其後由4位護理人員接手經營,至今逾兩年多。當中兩位老闆秀眉和雅鈴指出,書店的存在,除了是療癒空間,亦是推廣社區護理的重要場所。而香港的貳叄書房的老闆們,年紀輕輕,但非初生之犢不畏虎,比起抱著「30歲已死,80歲才躺進棺材」人生觀的人,她們寧可放手一搏,經過半年經營摸索,努力將書房經營成在香港的文藝界實質上的一個連結位置。

書店需要讀者才可生存。但今集不問讀者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談書店想帶給讀者甚麼。

書店為讀者提供「書本以外」的東西。問題是,那究竟可以是甚麼?文化者希望透過與兩地獨立書店對話,一探彼此的發展空間、局限與在地支援的可能性。

監 製:余日一、湯珮然
攝 影:熊天賜、林正大、湯珮然
剪 接:余日一
鳴 謝:無論如河獨立書店、貳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