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首次來港展出,當中將科技融入藝術的意念震撼全城,打破了不少人對看展覽的刻板印象。經典的歷史名畫不再局限於一張平面畫布上,它可以在大螢幕上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為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科技的出現打破了藝術的界限,更拓展了藝術家的創作可能,甚至改變了藝術團體傳統的運作模式。
當科技遇上藝術,究竟會有甚麼的火花出現?由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HKAAA)將於8月26至28日舉辦第十屆文化領袖論壇「融合科技,發展藝術」,為期三天,探討科技為藝術界別帶來變革的各種可能和挑戰。論壇包括六個工作坊、四個研討小組、TECH Showcase,以及最後一日的虛擬研討會。

「O2O」、「大數據」、「擴增實境」、「微定位」等等的術語聽起來很商業化,但其實它們在藝術行業的應用率極高。如果想舉辦的藝術活動有更多人參與,就要善用以上的技術,分析人們的藝術喜好,再制定出相關的營銷策略,從而提升訪客體驗,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場。創奇思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趙子翹會於工作坊「線上線下(O2O) 的藝術營銷」,帶領大家由淺入深學習以上的知識。

另外,隨着科技進步,不論是劇場抑或展覽,當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得到提升,觀眾的現場體驗就能更上一層樓。工作坊「科技如何改變劇場設計?」將會有來自Charcoalblue的Byron和Joe,分享他們對香港場地設計的看法,探討將科技融入本地劇場的可能性,還會以外國例子介紹新型的劇場模式。
「探索及策劃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亦邀請到跨學科藝術家及策展人王志勇作為講者,王氏曾創作多個實驗式作品,包括大型藝術裝置 「沙粒中看世界」,透過光、聲音和觸覺帶領觀眾進入冥想旅程。他會於工作坊分享自身經驗,講解如何利用科技創造藝術裝置。
除了工作坊之外,想與同行切磋交流的話,就要報名參加研討小組。小組分成四大主題,包括外展部門工作成效、科技藝術協作、社交媒體營銷,以及劇場觀眾的觀演體驗。每組均有不同的專家帶領討論,與參加者一同進行個案研究。

節目如此豐富,但依然覺得「未夠喉」?那麼就不要錯過TECH Showcase!一眾知名人士事先錄製了四條短片,親身示範如何將如何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包括網路直播、增加觀眾互動性的要訣等等。想更有效地透過網絡或科技發展藝術事業,就記得觀看。

雖然疫情嚴重,但幸好科技發達,使我們能夠與藝術保持連結。本年度的文化領袖論壇會是首次由實體活動改以網上形式進行,與主題「科技」不謀而合,真確地呈現出「藝術結合科技」。
第十屆文化領袖論壇「融合科技,發展藝術」
日期:8月26至28日
門票:
1)三日通行證 $300(購買三日通行證可通過郵件收到紀念品一份)
2)單次通行證 $50:選擇您的工作坊(可以不止一個)
直接購票:https://bit.ly/3i8pZBJ
*參加任何工作坊即可參與研討會、研討小組及TECH Show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