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幅《百鳥朝鳳圖》何故無咗隻雀頭㗎?」經典喜劇《唐伯虎點秋香》裏,掛在唐家牆上那幅被剪去的雀頭,如今再度現於中環。近日戲院關閉,惟有重觀百看不厭的昔日電影止止戲癮。三位香港本地藝術家——徐沛之、周俊輝、鄧啟耀各自將周星馳、杜琪峯和吉卜力工作室的電影元素融進創作,以獨有的表現形式,傳神地捕捉電影的精神。展覽名為《即日上映 2.0》,曾紅極一時的電影此刻在畫框、瓷碟、書法上再次上映,將舊有內容放進新的藝術形式,當你靠近細看,或能發掘隱藏其中的電影回憶。

徐沛之以傳統中國畫的工筆與書法,重現經典的流行文化。1993年的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為周星馳的代表作之一,講述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及詩人唐伯虎戀上華府一名婢女秋香,因而裝扮成書生的故事。徐沛之為本展重繪電影中的唐寅作品,包括掛在唐府的《百鳥朝鳳圖》。甫訪展廳,還見一副手工特製的麻雀套裝,墊枱腳的不再是《唐寅詩集》,卻變成了《徐沛之作品集》。桌上牌局進行至一半,其中一方叫十三么,細看牌中的一索,原來還藏有《百鳥朝鳳圖》裏的雀頭,細節上不忘呼應電影橋段。

徐沛之仿唐伯虎的行書風格,揮寫片中「對穿祥」與華安(唐伯虎)的經典對聯:「魚肥果熟嫲燃飯 你老母兮親下廚」、「冚家剷泥齊種樹 汝家池塘多鮫魚」,將雅俗共冶一爐。展中他以一分多鐘的片段仔細解構唐寅的行書造型——由於唐寅的書法繼承了趙孟頫出鋒俐落的用筆技巧,因此行筆流暢之餘亦需快慢有致,且筆要盡量垂直。徐沛之從書寫的節奏、空間分布上,為每字的一撇一捺留下含蓄的變化以及豐富的視覺效果。

看畢九十年代的《唐伯虎點秋香》,往展廳深處再走,毅然轉換了另一個時空。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和監製杜琪峯曾執導的電影類型極為廣泛,不論是喜劇、犯罪或愛情電影,都參與了本土電影文化的構成。藝術家周俊輝挑選了其中兩齣電影《黑社會》(2005)和《文雀》(2008),以電影膠片繪畫、瓷碟與手稿重現片中情景。電影繪畫是周俊輝擅長的作畫題材,精準勾畫電影角色的表情之餘,亦保留了畫家自身的獨特風格,流露他對銀幕以至社會現狀的詮釋。

「有得吃你就吃!」被迫「硬食」的心態,不少香港人或許都深有同感。《黑社會》和《文雀》以獨有的方式處理香港具爭議性議題,例如前者於曾蔭權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那年上映,講述兩位黑幫頭目為爭奪黑社會話事權而產生衝突。電影中有一幕,大D(梁家輝飾)為買票私會魚頭標(郭峰飾)時,其手下飛機(張家輝飾)因在旁冷笑而被大D逼令吃下湯匙,飛機唯有選擇硬吞。

畫作乍看是對電影情節的寫實重現,背後卻映射了創作者對社會局面的反思。周俊輝的作品常凝於某個特定的瞬間,捕捉創作者特意挑選過的台詞與表情,當中的訊息透過觀者自身對電影的理解,以及當下的社會狀態,能夠進一步帶領觀眾走出畫框,透過當中的隱喻思考電影以外的社會問題。

徐沛之與周俊輝從本地電影索取靈感,但屬於我們的共同回憶尚不只有本土電影。鄧啟耀延續他對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一貫的關注,在這次展覽中選出了《天空之城》(1986)、《飛天紅豬俠》(1992)和《幽靈公主》(1997),將三套電影的元素以別樣的方式融進自身創作,同時捕捉電影的精神和生命力,傳遞逆境中常懷盼望的訊息。

鄧啟耀的作品常結合不同媒介,並尤其專注於中國水墨畫的研究,從城市生活中尋找人與大自然的痕跡。這次他以絲綢作畫布,遠看畫作猶如一幅尋常的中國傳統山水畫,走近細看,卻能從中找到動畫裏的浮島、飛行艇和浮遊。如在其畫《浮遊(《幽靈公主》)》中,山中精靈們散落巨石之上觀望瀑布,儼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三位藝術家從過往的流行文化中,各自獲得不同的創作靈感,他們不甘複製傳統的呈現方式,將電影藝術帶出銀幕,屏幕背後的虛擬世界因而能為當刻的生活提供養份。

《即日上映 2.0》
展期:2022年1月15日至3月3日
地點:凱倫偉伯畫廊

撰文、攝影:鄭思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