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沉迷於書法的康生,能以左右手作書,筆風個性極強。他對版本、元曲等領域的研究尤其細緻且深入,並受前輩高鳳翰的金石書畫影響甚深,承繼後者嗜硯的興趣,康生也經常自鐫銘文,融古為己。

康生留下的作品不多,書風多反映於其書信與手抄之中,他於1953年抄寫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共計208頁,單獨成冊,共三萬餘字,通篇無一懈怠的字足顯康生功力。此季華藝國際(香港)春拍將呈現這份抄本,此外還有同期另一份達24頁、近萬字的《蘇子瞻風雪貶黃州》,此兩冊抄本除見康生筆風之外,更為中國戲劇史、文學史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新材料。

元代是中國戲曲的巔峰時代,惟因年代久遠,故流傳下來的劇碼並不常見。1938年,鄭振鐸於戰時發現了明朝萬歷年間由趙清常抄校而成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當中收有元明雜劇242種。鄭振鐸認為此書為歷史學、文獻學補缺之價值,堪與甲骨文與敦煌遺書的發現相較。是次康生的手抄版本,數量之大和完整,亦為近三十年拍賣市場所罕見,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素來自視甚高的康生,對高鳳翰的作品卻極為關注,且對其做過相當的研究。是次拍賣的信札中,其中一封由康生寫給兒子張子石,提到有人給他寄了一篇《淺編高鳳翰的詩》的文章,投寄雜誌均未被採用,對於這樣一個近乎佚名的來信,康生閱讀文章後卻未有隨手丟置一旁,反讓兒子就近調查一下,認為那人「就其來信及文章看,文化程度不很低」。

此季春拍,華藝國際將集中呈現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康生手抄本、信札、書作、硯拓,全面反映康生對戲曲版本、藝術鑒賞等領域的整理,以及他在文壇藝界交遊的故實,由此窺看他於文學藝術領域上的成就。

圖片來源:華藝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