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進《大夢細想》的展廳,有個脹卜卜的空氣包展品深深吸引筆者的眼球,展品上的標貼只是簡單地印上「Fresh air」二字。其實這是個名叫airbank ®的概念產品,客人可以選擇體驗人造的清新空氣,更可以訂購空氣包到家中享受真正的清新的空氣。在疫情爆發前,「空氣成為奢侈品」似是天方夜譚,「但我們現在連行山也需要戴口罩,就證明了發夢也有它可用之處。」《大夢細想》策展人梁展邦認為場內的設計品都在「發夢」,而且正在發一個「有用」的夢。

從發白日夢到設計人類未來
這個展覽其實是關於「夢想」與「設計」,這數年間先有疫情爆發、再有元宇宙的興起,令人們生活和工作模式變得虛幻。「我們對未來的想像變得不一樣,所以現在談『夢想』就適合不過。」作為設計師的梁展邦於是從本業出發,藉着展覽向大眾介紹二十多個設計項目,展示設計師如何構想並實行不同夢想。
展覽共分四個區域,先有「想像|夢想」打頭陣,展出大膽的推測設計計劃,例如有由香港設計公司WARE出品的airbank ® 和英國設計師Thomas Thwaites 的 《A holiday from being human (GoatMan)》,讓觀眾目光放到最遠,從而了解設計師如何發夢。梁展邦就這樣解釋推測設計:「就像串流平台的劇集《Black Mirror》,這套劇基於一個虛構的世界,來設計一個故事。推測設計就是如此,設計師虛構一個未來,然後再基於這個假設進行設計。」
第二展區「想遠|近現」就主要展示回應農業、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等世界議題的作品,將遙遠的「白日夢」拉近。展區裏擺放了由Farm66研發的未來種植艙,這個展品展示了如何將傳統的戶外農業轉移到室內垂直種植,在有限的空間利用不同光譜提供植物所需,為我們帶來日常食用的蔬菜,將以往看似不可能的夢想實現起來。

如何在香港發夢?用設計反思人類發夢能力
第三展區「夢大|想細」,展示的項目都是以從「細」小或是「細」節出發,「看看設計師如何在最細小的細節下工作,讓觀眾體驗發夢也可『以小見大』。」梁展邦亦隨即介紹展品《我們的抽象遊戲地景》,這個項目由藝術工作者樊樂怡發起,主要研究20世紀香港的遊樂空間。梁展邦道:「正正因為這些建築形狀抽象,當年小朋友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意,發明不同玩法。」
最後一個展區「巧作|實夢」則展示了五個本地設計工作室,「我們嘗試仿造設計師的工作室環境,讓觀眾一探究竟他們如何實踐夢想。談及到香港的設計師圈子,他表示這次合作的設計團隊都非常積極,令他十分高興,「他們一聽到這個展覽的概念,都樂意為這件事付出。早前的委約作品更罕有地召集了4個本地設計單位,包括Stickyline、Screwup Studio、Cynthia Mak以及Vanissa Law,過程中各有意見,但大家都非常齊心地將件事做好,感到很好。」但他亦坦言:「始終香港不同世代、範疇的設計師都有點隔膜,如果大家有更緊密的合作就更好了。」

「香港的節奏太急速,空間亦相對的狹窄,做夢的空間就變小了。」梁展邦希望藉着這展覽讓大家重拾發夢的能力,「因為有些夢看似不太可能發生,但你只要肯實踐,這些夢絕對可行。」
不踏出第一步,就只會故步自封,「香港這一刻需要的是更多人去發更多不同的夢,才可令這城市變得更有趣。」他就以Thomas Thwaites 的 《A holiday from being human (GoatMan)》為例,「設計師只是想以羊的身份過一個假期,他最後與羊群生活了三天。」就是這些看似無聊、離地的實驗令我們反思人類的進步歷程,這就是我們發夢的能力。
撰文:余靖
攝影:陳恩慈、余靖
剪接:陳恩慈
「大夢細想」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7月17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星期一至日)
地址:灣仔茂蘿街7號3樓 (免費入場,須預先登記)
詳情:請瀏覽官網 http://www.designspectru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