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坐下,未及呷一口清茶,毛俊輝(毛Sir)就笑嘆近日忙得一頭煙,連排三齣戲,「都未試過!」但說得興起時,倒似是期待更甚於疲憊。談起粤劇發展時,這位縱橫劇壇五十年的「戲劇教父」不掩對創新的渴望,從戲的本身說到外在制度與環境,目標都很明確:「二十一世紀(的戲曲)應是怎樣?需要問這種問題。」
在講求傳統的戲曲舞台上,毛Sir的現代戲劇背景,不免為粤劇帶來意料之外的火花。單看2010年的跨界音樂劇場《情話紫釵》、2013年的新創京劇《慈禧與德齡》,以至2018年的《百花亭贈劍》(次年成為香港藝術節47年史上首個翌年重演的劇目),不甘於傳統演出的新穎演繹,都一再拓寬戲曲的境界,就連以往甚少觀看粤劇的年輕觀眾都為之熱議。
「從現代的角度探討粤劇。」毛Sir在訪問中一再強調的這句,聽起來彷彿簡單,但在經典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卻不是容易的事。「談起創新,很多人都認為要將舊的一套全盤推翻,其實新中有舊,舊中有新。」保留戲曲的意蘊,卻帶來別具一新的演繹,才是創新過程上最困難的部分。
在香港舞台打滾經年,毛Sir對於本地戲曲的獨特之處和困難了然於胸:「要想發展,不只在於藝術本身,更在於制度。」當前制度難以撼動,唯有從微小處做起。這次受香港藝術節之邀,毛Sir率領一眾紅伶和粤劇菁英,精選三套經典折子戲碼,卻捨棄了舊有的程式甚至劇本,採取三種截然不同的導演手法,大玩穿越,保留戲曲美學之餘,又發掘新的展現方式。
「其實香港是一個寶貴的傳統文化承傳地。」毛Sir直言。「要是你希望戲曲留下來成為香港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那就沒有理由不去加工、發掘和創新,這些都是必要的。」演出的過程中,毛Sir更將史無前例地在演出之後親自解畫,擔綱「導賞大師」,與觀眾一起探討香港當下的「新時代新經典」。

一個重新編排契機
戲曲的創新,多年來一直是業界熱論的話題。上世紀由「薛馬爭雄」到任劍輝、白雪仙等名伶奠定的基礎,一度令粤劇走入黃金時代,然而來到近年,雖然坊間對粤劇的推廣不斷,亦時有演出上演,但難免陷入了斷層和僵化,尤其年輕一輩更認為粤劇與現實格格不入。
但其實粤劇的情節、服飾、排場以至音樂,都絲毫不遜於當代流行的電影和戲劇。要將經典移師現代舞台,在毛Sir眼中,需要的只是一個重新編排的契機。「我說要嘗試從一個現代的角度探討粤劇,意思並非令它完全變成一套現代戲劇,而是我們作為現代舞台的工作者,無論劇本、表演、製作、設計,都是為每齣戲來度身創作。但為了迎合傳統觀眾的口味,近年的戲總是不停重複。」
辭任演藝學院的戲曲學院院長之後,毛Sir隨即獲得了這樣的機緣,就是將唐滌生的經典作品《百花亭贈劍》重新改編,以現代劇場的角度進行演繹。演出在2018年的香港藝術節上演後得到了熱烈的迴響,成功吸引了一些平常鮮少觀看粤劇的觀眾。「他們說看這套戲看得很過癮,甚至有人說像在看莎士比亞。」毛Sir笑道。「藝術節亦很難得,在2019年重演這套戲,成為47年來首套戲這樣做,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找到新的觀眾,這對於每一種劇種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要吸納到新的觀眾才能夠發展。」

新時代的三套經典新繹
前作好評不斷,新的創作機會隨即接踵而來。2021年毛Sir再獲邀帶領創作工作坊,與一眾紅伶與新秀研究創新演繹之道,更找來了三台經典折子戲碼,由毛Sir親自操刀改編劇本。因疫情延至今年,劇本在雛形上進一步加工,終於足以成熟面世。三台經典劇目,三種不同的演繹模式,造就了這次的《毛俊輝・粵劇情》。毛Sir對於團隊屢讚不絕,直言團隊都是有心的人,願意嘗試,亦因而甚為期待舞台上最終迸出的火花。
三台戲各有根據,第一套「藏舟一夜」改編自名伶羅品超的首本戲《蝴蝶杯》,折子戲講述田玉川目睹明代總督之子盧世寬殺害老漁翁胡彥,路見不平而在格鬥中將其打死,後為逃離追殺逃到船上,巧遇胡彥之女胡鳳蓮。夜間,二人患難中發展出感情,定下終身,並計劃如何報復。
「這套戲我希望純粹凸顯傳統的表演,戲中二人撐船逃亡時,待在船上一夜的那幕很具舞台的虛拟感,很能夠強調戲曲寫意的表演手法。」創新與傳統美學並非全然背道而馳,三台戲的創新程度逐層遞增,從戲曲的經典開始,《蝴蝶杯》似乎是一個難以被取代的選擇。為此毛Sir特別找來羅品超的學生洪海飾演田玉川,從演繹乃至配器上凸顯戲曲的美學。
第二台戲「密誓背後」則改編自清宮戲精品《孝莊皇后與多爾袞》,戲中孝莊皇后與大臣多爾袞是青梅竹馬,然而孝莊皇后嫁給了多爾袞的哥哥,並誕下了一名兒子,即後來的順治皇帝。為推舉兒子成為皇帝,孝莊皇后需借助多爾袞的勢力,而多爾袞亦渴望挽回孝莊皇后的愛情,二人之間具有戲劇性的拉扯。
粤劇強調唱情,在傳統的演繹中,生旦在這幕上各有諸多唱段,然而毛Sir卻把眼光置於角色的內心,以複雜的情緒推翻固定的程式。「這兩人明明有很大的矛盾和衝突──他想佔有她,她又想討好他。研究角色的內心世界時才發現──這原來是很困難的!」毛Sir直直嘆道。傳統演繹有一套程式,悲喜分明,觀察近年戲曲演出時,毛Sir認為當中的一大弊病,就在於程式的僵化,「舉例來說,談起『悲』的時候,演員往往以為一個動作、一個手勢或一個表情就已足夠,但其實這不足以吸納所有情緒,尤其當感情不是這樣單純的時候。」
這台戲的最大突破,就是找來女演員衛駿輝飾演勇猛的多爾袞,從人物的個性出發,以立體的演繹挑戰傳統的程式。毛Sir認為衛駿輝飾演小生多年,帶着一定的人生經驗,適合嘗試一些不同的角色。「個別的演員只要願意嘗試,我也很樂意發掘更多元素來做,令他們的表演更豐富,不能只停留在熟悉和慣性的模式之中。」
到了第三台戲,即是眾人皆曉的《蝶影紅梨記》,當中「窺醉」一段,講述生旦原本不能相見,但素秋趁汝洲熟睡時偷窺,後來兩人相遇,卻怕連累對方而不能表明身份。這套劇目為唐滌生經典,卻在新的演繹中成為了新舊愛情觀的碰撞:「花旦變成現代女生,她把自身投射進這個故事世界之中,與戲中小生同做一段戲,卻在半途脫戲,因為她從現代的愛情觀出發,質疑戲中舊有愛情的存在。」由一名現代女生唱古裝的戲,從中摸索的不僅是劇情的演變,更是內心的情緒。「我們做舞台劇時經常探索的事情,就是人物的心理。這次我們從一個較為現代的心理手法出發,伴奏上也會有所調較。」
「以創新彌補煙沒了的東西」
將三台獨具特色的經典以新的舞台視角加以詮釋,對毛Sir來說,其實是一個對於粤劇界的挑戰。由既定程式、音樂的突破,到每晚由毛Sir親任「導賞大師」,與觀眾交流,乃至整體戲曲的發展和保育,《毛俊輝・粵劇情》都是一個始點。
粤劇要走上創新之途,傳承必不可少。「為何說要創新,其實是在彌補一些煙沒了的東西。小時候看的表演,看完之後永遠都記得,因為很有特色和個性,現在卻鮮有這樣的演出了。」香港粤劇藝術的寶貴養分,源於前人種下的基礎,但也需要後人加以滋養。面對新時代,傳統程式積累而成的制度或許難以一下子改變,然而每人所做的微小嘗試,依舊為戲曲這門藝術帶來了新的契機,正如毛Sir所說:「我本人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我仍覺得自己可以牽頭做這些事情,為推動粵劇的創新出一分力。」
第51屆香港藝術節
《毛俊輝・粵劇情》
日期及時間:
2023年3月10至11日(晚上7時45分)
2023年3月12日(下午3時)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了解更多:https://visit.hkaf.org/1umxlg
撰文:鄭思珩
攝影:古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