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藝術源遠流長,蘊含傳統中華文化之餘,歷年演變更展現出水墨的多元化,傳遞獨特意境。古有唐代畫家張彥遠在美術史書籍《歷代名畫記》解釋「墨分五色」論,剖析水墨焦濃重淡清的變化;近代則有呂壽琨於60年代在香港提倡「新水墨運動」,開創現代水墨新局。

水墨畫以墨代色、留白與線條的互動以及筆墨濃淡的變化,形塑不同陰影、明暗、紋理及動靜,表現出千變萬化的意境——濃重筆墨散發磅礡氣勢,淡然色彩透露輕柔細膩的感情,或抽象或具象的畫作,傳遞畫家心目中的情感及氛圍,讓觀者領會當中的意蘊,引發反思和共鳴。

當代水墨藝術的作畫題材由大自然景物,進化到探索人文、天體、社會等不同主題,透過每一代藝術家的思想革新,讓水墨畫展現出更多的發展潛力。2022年「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大獎得主李志敏,在其得獎具象作品《冰川的引力》,運用噴染技法營造冰極質感,描繪北極熊在日漸縮小的棲息之地,掙扎求存的孤立無援。「近年全球暖化問題越嚴重,極端氣候不僅對人類造成影響,亦導致動物如北極熊等的生存被受威脅。科學家推算,如果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大部份北極熊將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消失。」李志敏心繫環保問題,因而憑水墨寄意,讓觀者意會地球生物的困境,喚起大眾關注、反思及推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的宏觀議題以外,「2022年最具潛質藝術家年獎」得獎者林睿玥以《追尋》一作表達追夢的願景。林睿玥於2019年獲得同一獎項,自此持續提升繪畫技術,憑作品《追尋》達至更高境界,以細緻筆觸描繪夢想與現實的交匯,鼓勵觀者也提醒自己,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也要擁抱夢想,透過創作抒發心中想法。一如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所言:「比賽不僅為本地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一個表達希望及分享故事和觀點的平台。」

喜以筆墨直抒胸臆者,可參與由大華銀行「藝・坊」舉辦的「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展示水墨藝術創意才華。比賽由2017年舉辦至今,為水墨愛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從而發掘新一代水墨藝術人才。今年比賽更首度從香港延伸至中國內地,讓國內大專院校學生亦有機會參與賽事,兩地得獎作品日後將有機會一同展出,帶動跨境文化交流和融合,並鼓勵年輕一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自身經歷和情感重新演繹傳統水墨藝術。

香港區比賽分為公開組(18歲或以上)、高級學生組(13至17歲)以及初級學生組(9至12歲)三個組別,年滿9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即可報名參加,費用全免。作品需以中國水墨作為主要創作媒介,並可分為「抽象」和「山水風景或具象」兩種類型。比賽更邀請多位知名藝術家、藝術學者和藝評家等,組成專業獨立評審團,按作品的藝術技巧、創作概念、原創性、構圖以及對中國水墨的理解和掌握進行評選。

比賽獎品豐富,各個獎項的獎金總值超過330,000港元,除了各組別的金、銀、銅獎外,評審團每年都會在公開組得獎作品中挑選一幅為「大華銀行年度最佳水墨藝術作品」,得獎者將獲全額資助參與海外藝術家駐村計劃。大華銀行「藝・坊」更會將十八幅得獎作品於今年十二月舉辦的「水墨藝術節」以及明年三月的Art Central博覽會展出。學生組得獎者亦有機會競逐「最具潛質藝術家年獎」,優勝者將獲全額資助修讀由香港著名水墨藝術家教授的一對一中國水墨藝術課程。此外,比賽亦設有「最踴躍參與學校或機構獎」,比賽人數最多的三所學校或教育機構將獲頒發證書和藝術用品現金券。

自2017年起,「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已表彰超過100多位資深和新晉藝術人才,同時持續提升公眾對傳統水墨藝術的關注及興趣,鼓勵藝術家進行創作,發掘才華突破自我。

「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報名詳情: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9月24日
遞交方法:於上述日期內,透過比賽網站遞交作品
比賽網站:https://www.uobartacademy.com.hk/UOBAIIA2023.zh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