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夕陽行業,總叫人悲歎。曾經興旺的手雕麻雀、霓虹燈、紙紮工藝及廣東理髮等傳統本土技藝,風光褪盡,漸漸被時代巨輪淘汰。雖然無能力改變現實,但仍有不少創作人頑強奮鬥,繼續在小城裏默默傳頌本土技藝。

夕陽過後,餘暉既是懷緬,也是對黑暗的想像。以「後夕陽」為題,After Sunset Festival集合二十三位香港藝術家,共同書寫這城市裏的夕陽產業,以及仍存活於社區的遺產故事。

透過為期一週的活動,包括講座、小組討論、電影放映、音樂會、表演、研討會和早晨市集,After Sunset Festival與藝穗會合作,向一家超過半世紀的傳統粵式小巷理髮店──「愛群理髮」致敬。

城市狹縫中的理髮店

1962年創辦的愛群理髮,位於新舊共融的灣仔春園街。在城市狹縫中的小巷,店中只有一列鏡子、一個陳列櫃、三張剪髮用的舊式椅子。門口掛着一個大大的白底紅字招牌,散發着一種親切感。

這種親切感迎來了多位藝術家的關注,從而創作出不少作品,包括攝影、雕塑、繪畫、舞蹈、插圖、詩、視覺藝術等,以不同的藝術媒介保育這個歷史場所。

獻給父親的藝術

「年輕的父親攀山涉水來到這片土地,憑着責任和執著,以一把剃刀、一雙手創立出愛群理髮。五十多年來,默默地為街坊整理儀容,由手抱嬰到古稀翁以至一家三代,無不神采飛揚離開。」子承父業的劉嘉誠先生,在愛群理髮網站寫下這段句話。

對他而言,愛群理髮是家業,也是親情的紐帶與文化的傳承。他的故事啟發本地藝術家黎倩華,嘗試創造一個讓參與者與重要親人對話的私密時刻。她將於After Sunset Festival進行儀式表演,名為 《Baa4 Baa1》的互動行為藝術,與「理髮師」(英文:“Barbers”)的讀音相近,作為雙關語,獻給現愛群店主劉嘉誠、藝術家本人以至參與者們的父親。

《墜落天使》曾於愛群理髮取景

愛群理髮早在九十年代已經被名導王家衛相中成為取景的地方──《墜落天使》中,夜晚偷溜到別人餐館或市場攤販「開工上班」的金城武,也曾偷偷進入愛群理髮,強迫路人洗頭和剪髮,以解內心寂寞。非常難得的是,電影中的景物至今依舊沒大變,店內手寫理髮價單、電剪、剃刀及毛巾仍保存原有狀態。

除了有經典電影在此取景,今天的愛群理髮也吸引了新導演古本森的關注,他以觀察式紀錄片手法,有如站在理髮店一旁的觀察者,微觀紀錄愛群理髮面貌,成為了After Sunset Festival展覽中名為《空間奏鳴》的錄像作品,由他聯同音樂單位JVSY,用影像演奏樂章,記錄理髮店內的一景一物。

夕陽無限好 是結束也是開始

面對傳統小店和手藝的傳承,我們總想把它們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卻遺忘了文化保育的原意。保育沒有絕對的答案,藝術家的意義在於提問,而藝術節便是引起參與者討論的公共平台,突顯夕陽工業背後的價值、精神和智慧,化成連綿不斷的餘響。

後夕陽藝術節

《後夕陽藝術節 After Sunset Festival》

地點: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日期:11月16日至19日
門票:aftersunsetfestival.eventbrite.com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 The Culturist 專頁選擇為「搶先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