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由劉松仁親自策劃的音樂劇《利瑪竇》兩度重演。今年《利瑪竇》第三度上演,藝術總監/導演仍是仁哥,台上的男女主角,仍是王梓軒和跟音樂劇緣份不斷的陳潔儀(Kit)。入行三十年,由《雪狼湖》演到《利瑪竇》,Kit 幾乎成了音樂劇的代言人,她怎看華語音樂劇的發展?王梓軒直言,在香港,藝人普遍認為「搞唔掂才會做舞台劇,他們根本不了解劇場的價值。」

利瑪竇

陳潔儀:本來想拒演

「第一次公演前,松哥足足花了五年時間去籌備。」王梓軒 Jonathan :「五年籌備加上五年前首演,這個是十年製作啊!已經第十年了。」他記得,約十年前他在 TVB 演《華麗轉身》,與劉松仁同劇但本來沒有同場演出,但有天要與阿姐汪明荃合演一場戲, Jonathan 怎演都覺得演不好,「我試了一兩次,汪阿姐捉了在隔壁廠的松哥和我聊天。松哥跟我只是聊天,沒有教我演戲,但聊了一陣我已有些『反應』了。」他記得松哥也感應到,說了句「好,你去演吧!」二人就此相識。不久,松哥開始籌備《利瑪竇》,約了 Jonathan 出來,邀他參與。

「松哥說自己不熟悉音樂劇,問我可否介紹演員。最初我不知道自己的崗位,以為只是幫幫忙,就帶他去看『一舖清唱』。他說自己不熟舞蹈,我剛好與城市當代舞蹈團有合作,就引見了,而原來他與曹城淵是相識的。」如此籌備五年後,松哥才透露要找 Jonathan 飾演主角。 

「本來松哥想找的女主角是鄧萃雯,雯女問松哥要不要跳舞?松哥答要,雯女說那我不行,你不如找陳潔儀。」Kit 說,自己本來不認識松哥,他找來時自己身在新加坡,「松哥說我飛過來見你,我就很害怕! 因為這樣我就有壓力了,我說你不要過來。我那時候想,之後我去香港找你,行不行?」但劉松仁很堅持:「他說一定要過來找我,我就說那如果你來了,我沒答應,那不太好,他說你不要有壓力,我們可以做個朋友。」二人見面,一談就是六個小時,把整個劇本看了一次。

「雖然我覺得故事很好,但是我心裏面是想,我不會接這個劇的,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演出是教會主辦的,我自己是信徒,但是我很害怕跟教會做演出,有時候我覺得太複雜。我當時已經在盤算,我一會兒要怎麼拒絕松哥。」

但就在 Kit 上洗手間時發生了一件事,洗手間裡沒人,但竟然播放着很強勁的音樂,「大聲到黐線,大聲到天花板像快塌下來一樣。我聽到,播放的是 The Byrds 的《Turn, Turn, Turn》,歌詞唱的是四季變化,生死有時。其實松哥講劇本時,這訊息就在裡面。」她心想怎麼這麼巧合?此時洗手間裡的音樂越來越大聲,像在迫她回應,到了某一刻 Kit 終於忍不住了,開口說:「OK!OK!I’ll do it!」所以,是基督徒的她會認為這是次宗教經驗嗎?「是我不能解釋的經驗。」她步出洗手間,跪在松哥身邊,跟他講述剛才發生的一切,「我本來想拒絕你,但現在不能了。」她記得,松哥一直在笑。

利瑪竇

利瑪竇精神,不折不撓

利瑪竇(Matteo Ricci)是意大利人,年輕時正值明朝,他遠渡到中國傳教,在士大夫之間被稱為「泰西儒士」。利瑪竇是天主教在華傳教的先鋒,他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此研究的西方學者,對中西交流作出重要貢獻。 Jonathan 要演這角色,壓力很大,「他是教會及歷史上重要也具爭議性的人物,有好幾百年,他的書都是禁書。爭議性來自他屬羅馬教會,但羅馬教會有嚴格的規條,他入中國的時候說,教徒可以上香拜祖先,這十分具爭議性的!教皇一直說不行。」

Kit 自己十分支持這些做法,「我不是天主教徒,之前沒有聽過利瑪竇這個人物。身為基督教徒,我經常覺得一些中國傳統只是尊敬長輩,這跟求神拜佛是兩回事。今時今日,仍然有些人跟你說不可以這樣做,但我心裏面覺得,那是兩回事。如果你的心正,如果世上有神,祂應該知道其分別。Jonathan 說,儒家思想講人倫,它有講天,但沒說神,中西兩者根本沒有衝突。

音樂劇裡 Kit 演的麥小妹只是一個平民,她負責照顧利瑪竇的起居飲食,由 40 歲演到 70-80。Kit 很受感動是在劇裡利瑪竇待人平等。「利馬竇是第一個平等看待她的人,不因為她只是一個工人、僕人而看低她。劇裡有一幕,利瑪竇叫麥小妹和他一起吃飯,雖然我不敢,但是我心裏面已經知道這個人是與別不同。」

相隔幾年,再排同一個戲, Jonathan 感到利瑪竇其實是個孤獨的人,萬曆五年,利瑪竇離鄉別井,到達澳門,及後再到中國時,父母等親人一個一個都離世了,他只有跟麥小妹相依為命。「二人之間的不是愛情,而是家人一樣的關係。」五年前他剛演出時 32 歲,與利瑪竇剛到澳門時年紀相約,「我理解他的心情,他的路途長,而且崎嶇。你想像一下,在十六世紀寫一封信來回可能要幾年,他由澳門上北京,花了 20 多 30 年!」 Jonathan 想起這幾年之間有親人離世了,利瑪竇東來數十年,失去多少,有多孤獨,大家都可想像,但實際感受只有他自己知道。

劉仁松花那麼多力氣去執導《利瑪竇》非為傳教,而是要傳頌利瑪竇精神。那利瑪竇精神是甚麼?「就是不折不撓。撇開宗教不談,他就是一個 Never Say Die 的人,他還有一種無私的愛,所以他可以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他可以放下自己,去達成更大的事。他寫書,其中好多是中文書,他是科學家,琴棋書畫,甚麼都懂。他把所有東西都帶到中國,用它們來跟你溝通,十分了不起。所以利瑪竇精神,就是 Nothing is Impossibe!」

劉松仁的率直

第三度跟松哥合作,二人都對他有更多了解,「松哥有一種力量,他很多時候不作聲,你都感覺到他的力量 。我想,松哥在我們很多人的生命裏面,其實是有很多回憶,小時候我們看《陸小鳳》已經很深刻了。當你認識他這個人,其實他很慷慨,同時他又很有自己的主見。他很有風範,不容易被欺負。」

Kit:「我喜歡他的率直,有一次不知道怎麼他不高興了,我就問:『你是不是生我的氣?』阿達(導演)就馬上說當然不是了,但松哥馬上回答:「我當然係嬲你啦!」Kit 笑說,到底生氣甚麼她也不太記得,也許是自己說了一些教會的事讓他不高興,「我好鍾意他這樣。大家說出來,傾掂就無事了。」

Jonathan 說,剛認識劉松仁他有一種不可侵犯的氣場,但近年較平易近人了,「報道說他為了音樂劇幾年不做幕前,都是真的,他為了成全這件事,是完全奉獻自己的。他要約你談音樂劇,會說那天方便,他來遷就你。」

《利瑪竇》音樂由黎允文作曲,鄭國江填詞。第三度公演的版本,與上兩次最大的分別,就是上兩次音樂都是預錄,這次有 25 人樂隊現場演奏。 Jonathan 唱流行曲,音樂劇的最大分別是甚麼?「流行曲有一種結構,令到你好愛上它,聽着聽着你會上癮,想不停地重複聆聽。音樂劇呢?我們的音樂劇有少少這些元素,它有一點 Pop Song 的東西,但它由角色出發,所以那些歌的變奏,會帶我們到一個位置。音樂在裡面是服務另一個功能,去講故事。」

利瑪竇

音樂劇像營養針

陳潔儀由當年《雪狼湖》到今天《利瑪竇》,音樂劇一個一個接着的演。在西方世界,頂級音樂劇是賣座保證,流行的劇目演出以年計算,極受歡迎。音樂劇有何魅力?Kit:「我經常都覺得,音樂劇裏面有很多東西是很不符合邏輯的,演一陣突然間唱了起來。但對我來說,它是很自然的。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音樂劇,就覺得,原來做人就是應該是這樣的,這樣去表達自己。」

Kit 之前每三、五年演一個音樂劇,但過去一年,她演了三個,其中一個劇叫《雄獅少年》,她在幾個月內分別變了國語及粵語版,再加上《利瑪竇》。Kit 回看自己事業迄今 30 年,流行曲是主要任務,「但是我經常都覺得音樂劇,好像每幾年幫我打一支營養針,是我心靈上的營養針。因為我做流行曲,很多時候它只是會『拿』,不會『給』我,我不是在說收入,而是它好像掏空了我一樣,有時候我覺得很累了,但每次我做了一齣音樂劇 ,它就給我了滿滿的營養,我又可以去做其他事了。」她總結,也許是因為流行曲的演出往往很寂寞,但音樂劇你往往有很多合作夥伴。

有沒有幻想過,音樂劇在華人世界裡有一天會像西方,變得那麼主流和大受歡迎? Jonathan 說,早前才有人問他關於製作出美國的一個劇目,在香港找卡士會否有難度?「我很老實回答,若你找我我馬上答應,但很多人會認為,我必須收一個電影演出的價錢,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劇場的價值。在香港,藝人自己會覺得,搞唔掂才會做舞台劇,這很黐線的!荒謬的!在荷里活,演員要進修就會去劇場,最厲害的人都一定會去劇場。如果像這樣,你不會成長,水準提昇不了就不可以將它流行化。」Kit 說,演劇場的價錢不可能跟電影相比,你要演,心裡必須有愛。

去年 6 月,Kit 在上海參與一個真人騷節目,節目主題是甄選音樂劇演員,她是評審之一,「當地政府很想有一天,上海能變成紐約一樣,是所有華人的原創劇的演出地。」Kit 說過程之中真的看到很多新演員和創作團體,近年她觀察,中國香港新加坡的音樂劇,都一直在進步。

那與倫敦、紐約相比,還差了點甚麼?「我覺得,其實是時間而已。因為我們很遲才開始,人家甚麼時候?1920-30 年就開始了。以前我們沒有音樂劇系,但你看現在二十幾歲那一代,他們是真是第一代很專業的訓練出來!所以,其實已進步得很快!」

利瑪竇

《利瑪竇》音樂劇 2024 香港重演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4 月 20 至 28 日
票價:680 / $520 / $350* / $180*
購票平台:Cityline
https://bit.ly/443vISz 

撰文、攝影:何兆彬

Kit-
Hair: Bowie Lo @Admixhairstyling 
Make up: 劉柏麟 @Stephenmakeup
Wardrobe: @acnestudios @agolde 
Styling: @pipa.creative 

Jonathan-
服裝贊助: Harrison Wong
場地提供 : AL FAMILY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把文化者 The Culturist專頁選擇為「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