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探討東西逢緣的香港水墨藝術的面貌?不妨到一新美術館一趟。

王無邪老師有設計背景,他的山水自然地出現幾何圖案,成為其水墨的圖騰。其2006年作品《大江十二》

黃孝逵的作品帶有傳統水墨的特質,突顯黑與白、虛與實的鮮明對比,從而表達山與雲霧、山與水域等不同組合。此乃其作品《清水居2018.04.08》三幅一组-2

沈平老師有深厚的繪畫根基,其水墨作品東西共融,自成一派。此乃其水墨設色紙本名為《維港之夜》。

熊海老師自幼跟父親熊俊山學畫,他最愛畫香港的獅子山。此乃其今年新作《獅山雲霧》。
一新美術館創辦人孫少文(右)與其館長千金孫燕華。
這個私人美術館正在舉辦雙主題展覽,包括《港金傳奇:粵港澳湛周生生》和《一新山水: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聯展,算是破格。一新總監楊春棠指,無論賣金還是水墨創作,都需要創新與靈氣,兩個展覽雖性質不同但均重視歷史與傳統。
四位水墨界代表各自在傳統中尋求顛覆,並經營出自成一派的路,展覽各自呈現獨特畫風。
師承呂壽琨的王無邪在西方藝術學校出身,是香港新水墨運動的重要畫家之一。鑑於他有設計和文學背景,廣泛吸收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留學美國的他吸收中西文化,並以現代手法表現崇山重疊、雲層纏繞、流水交錯的雄偉氣勢,自創獨特的城市山水。

黃孝逵的作品帶有傳統水墨的特質,突顯黑與白、虛與實的鮮明對比,從而表達山與雲霧、山與水域等不同組合。他出名筆墨細緻,並喜以重覆的手法,配合平直的幾何構圖,追求一種秩序之美。

沈平1974年進修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來港定居。以西洋寫實作為主題則以水、墨、毛筆和宣紙等傳統的材料作畫,喜以寫生手法描繪世界各地景色,帶有西方水彩畫的層次感,同時承傳以墨色線條勾勒景物的國畫技法。

熊海1957年生於廈門鼓浪嶼,自幼跟父親熊俊山學畫,1978年移居香港後拜名家楊善深老師習畫,擅長白描技法,又寫青綠山水,他以堅實的寫生基礎融合眼見景象與心中所想,作品體現天人合一的精神,延續筆墨並重的國畫傳統。

《一新山水: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聯展
日期:即日至8月11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日、星期一和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