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銅鍍金嵌料石轉人升降塔鐘 十八世紀 英國製造 上弦開動後,塔的第二至第五層會隨着音樂聲逐層升起。 © 故宮博物院 (右)紫檀樓嵌琺琅轉仙人鐘 乾隆時期 清宮造辦處製造 此鐘為兩層樓閣式,上弦後,機械裝置帶動八仙圍着中間的壽星轉動。 © 故宮博物院
昨日抽空到了科學館一覽中、港、英三地聯合籌劃的鐘錶展,展品確是令我大開眼界。
展覽頭段續漸展示人們計時工具的演變,由圭表、赤道式日晷、銅壺滴漏發展至現今鐘錶。
中段為大量鐘錶藏品展示,展出約120件故宮博物院的機械鐘錶藏品,部分鐘錶來自英國、法國及瑞士,也有部分是由清宮造辦處和廣州製造。展覽中數件英國鐘錶更是近年才完成修復工作,首次在故宮博物院以外地方展出。而倫敦科學博物館更特別借出多件十八世紀英國工匠在製作鐘錶時,所使用的工具。
(左)銅鍍金琺琅葫蘆式水法轉花變字鐘 乾隆時期 廣州製造 觀景箱內兩旁的三棱狀銅柱子,三面均寫了不同內容的對聯,柱子每轉動一面,對聯的內容就會不同。 © 故宮博物院 (右)銅鍍金鄉村景色水法鐘 十八世紀 英國製造 此鐘有多元化活動機械裝置,演示了自然鄉村風景。 © 故宮博物院 銅滾鐘 十九世紀 法國製造 此鐘以自身重力作為動力來源,是一個沒有發條的機械鐘。 © 故宮博物院
而尾段則是原理講解及遊戲互動。
整體而言,除了部分展品因燈光不足未能細看外,其餘部分皆十分高質。我建議在科學館用wifi下載「iM Guide」app,內裏的三十多件展品聲音導覽解說比現場的更仔細。
銅鍍金嵌珠琺琅番蓮花式懷錶 十九世紀 瑞士製造 © 故宮博物院 銀累絲嵌琺瑯鏡錶 這對鏡錶中西合璧,小錶是英國製作,其他部分由清宮造辦處製造。 © 故宮博物院
「匠心獨運 — 鐘錶珍寶展」
展期:即日至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
票價:$30, $21^, $15*
(星期一、二、五、六、日及公眾假期,票價已包括參觀常設展覽廳)
$10, $7^, $5*
(星期三,常設展覽廳免費開放)
$5(全日制學生)
^20人或以上於同時段參觀的團體之標準票特惠價
*適用於殘疾人士(及一名同行照料者)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
博物館通行證持有人及由攜票成人陪同參觀的四歲以下小童免費參觀
星期三免費入場安排不適用於此展覽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
撰文:余日一
Copyright © 2018 The Culturis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