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六月十三日,一年一度的魯班誕,相信不少三行師傅最少都會小聚吃頓飯以示慶祝。伴隨年月流逝,香港魯班誕比上世紀已大為遜色,過去不少三行工人都會休息一天,有些舖頭更會向市民派「師傅飯」(由白飯加粉絲、蝦米、眉豆等食材組成)慶祝,以前老人們都說小孩吃過「師傅飯」會像魯班一樣聰明,但如今魯班誕三行師傅們可能小聚吃頓飯便是了。而香港唯一一間魯班廟,在魯班誕前夕和正日,仍舊會邀請道壇經生在廟中進行一天半的法事,超渡建造行業中意外死亡的先靈以及舉行慶祝活動。

廟門前的芬叔以前食三行飯,80歲退休後當了魯班先師廟的廟祝,一做便16年。

這座魯班先師廟屹立西環半山上逾百年,現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在香港大學港鐵站步行前往大概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其實不太難找。廟宇建於光緒十年(1884年), 當年由1,172名三行工人合資興建,1921年由廣悅堂廟宇管理公司(今香港廣悅堂)接手管理至今,民國戊辰年(1928年)重建,2007年獲發展局撥款,用了逾70萬元維修,現在廟中仍有不少地方搭建了竹棚,有待維修。

五嶽朝天式山牆

魯班先師廟以兩進式建造,屋頂由木樑建造,並以瓦片鋪蓋,兩側的山牆為五嶽朝天式,垂脊前端迄立了日神和月神。廟內外均有豐富的建築裝飾,包括:壁畫、灰塑、石灣陶塑及泥塑等。而廟正中供奉的魯班像,身穿官服(因他被追封為北城侯),其前方有兩個門徒像,分別手執「墨斗」和「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的其中兩種工具,藉此勸勉世人處事要「規矩準繩」。

廟正中供奉的魯班像及前方的兩個門徒像
魯班像上方的壁畫及萬世流芳牌匾
魯班先師廟香火在魯班誕前後最為鼎盛,平日人流不多

撰文:余日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