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Cartier 今年再次踏入紫禁城,在紅牆黃瓦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攜手舉辦品牌史上最大型的一次展覽,藉由800餘件珍寶細說百年工藝故事。Cartier 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Pierre Rainero 說:「Cartier 的風格是一種語言,同時傳遞創始人堅信珠寶能夠而且必須具備藝術性的願景。」

201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工匠與Cartier 的專家們,合作展開了故宮博物院珍藏鐘錶修復,作為是次展覽的觸發點,鐘錶固然是重點之一。展覽以「靈感中國」、「風範見證」、「時間技藝」三大主題劃分,明確表達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展品讓人目不暇給。
「靈感中國」
Louis Cartier 生於1875年,他作為Cartier 風格創始人同時亦是位旅遊狂熱者,他收藏了海量的亞洲重要書籍,對了解亞洲有着熱切的期待,而Cartier 的中國風設計亦是他執掌品牌後所開創的。從二十世紀初的Cartier 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中國元素,而Cartier 運用古董融合珠寶設計亦成為品牌當時重要的設計風格。


.jpg?fit=640%2C360&ssl=1)
「風範見證」
素有「皇帝的珠寶商」美譽,Cartier 四度為英國國王加冕禮打造獨一無二的珍寶,皇帝級的設計風範在這一部分表露無遺。從歐洲皇室至印度王公貴族身上不無Cartier 作品的身影,展場中同時展示佩戴Cartier 珠寶的世界各國皇室貴族肖像,以及肖像中的珠寶真品;加上正中展出故宮博物院藏的「明黃色納紗彩雲金龍十二章皇帝朝服」及「大清嗣天子寶」,中西皇室氣派同場盡現。尾段更有由冠冕構成的閃爍銀河以及難的一見的冠冕設計繪圖和石膏模塑。
.jpg?fit=640%2C360&ssl=1)





「時間技藝」
1601年,意大利籍傳教士利瑪竇為萬曆皇帝獻上兩座機械鐘,讓歐洲文明產物第一次進入紫禁城,同時埋下了中國歷代皇帝對鐘錶興趣的種子。而Cartier 至今一百七十多年的鐘錶製作歷史長河中,1922年至1931年間,Cartier 首次以中國神話和瑞獸為主題創造出13座座鐘,充分展現Louis Cartier 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同時絕對是Cartier 中國風鐘錶設計的重要時期。



而這些種子在2015年萌芽,展場中展示的紀錄片,正是當年故宮博物院的修復專家們,帶同六件破損的故宮博物院藏古老鐘錶機芯組件,踏出紅牆,由遠赴瑞士卡地亞製錶工坊開始,雙方合作修復的過程的紀錄。

十年前Cartier 聯同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卡地亞珍寶藝術展」,故宮首次展出西方頂級珠寶,盛況空前;今年Cartier 再次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攜手舉辦「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
日期:即日至7月31日(週一閉館)
時間:上午8時30分型下午5時
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覽廳
票價:60元人民幣(持故宮博物院門票即可免費參觀)
撰文:余日一(部分圖片由Cartie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