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AB 共同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吳鎮麟(Otto)

「作為建築師,建築空間是硬件,感受這個地方須借助軟件設計,包括用色、用料、質感。這裏每一條線都有心思,每個細節都給人不同的欣賞方法。你會見到營造者對工藝的執著、對設計的尊重、對創新的熱誠,這些等等不用口說宣傳,用家慢慢能自己感受出來。」——LAAB 共同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吳鎮麟(Otto)

位於尖沙咀、樓高十層的 K11 MUSEA,由K11 集團掌舵人鄭志剛牽頭,花了十年、結合逾百位建築師、設計師及藝術家聯手創製,包括國際知名的建築事務所 KPF( Kohn Pedersen Fox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燈光設計事務所 Speirs + Major、設計兒童遊樂設施的 Monstrum 等,統稱為「100 Creative Powers」( 100 份創意力量 )。本地也有 LAAB 及 One Bite Design 等 80 後建築設計師事務所,破格創意與傳統手藝結合,加上地方營造(place making)概念,建造劃時代的「文化矽谷」。

LAAB 共同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吳鎮麟(Otto)帶 #文化者 參觀兼親自導賞,深入了解這破格建築物細節背後的理念與哲學。

K11 MUSEA 大概有20個特色部分是出自LAAB 同人之手,包括中庭 Opera Theatre 、地下扶手電梯旁的 Escalating Climbers 及天花 Oculus 兩大雕塑。配合 K11 MUSEA 的核心 Gold Ball(大型球體裝置的多功能展覽空間),以及各層放置的以千計燈泡,共同打造鄭志剛心中的「創意銀河」。

K11 MUSEA正在Gold Ball展出making of,以及「100 Creative Powers」於當中的工作。

吳鎮麟說,K11 MUSEA 是高科技與傳統手藝結合的破格項目。在科技領域,工程應用了Coding、3D Printing、3D Scanning 等新時代建築科技,利用 3D 模型和 3D 掃描儀等工具來協助,令建築工人更早有樣辦知悉自己在建細節,有效實現設計。

LAAB共同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吳鎮麟,在香港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曾在英、美以及意大利工作,參與不少智慧城市及建築項目,他認為很多時香港的建築反而忽略了香港特色。

「與此同時,鄭志剛又是個很欣賞傳統手藝的人,他把K11 MUSEA 本身也當成藝術品塑造。」吳鎮麟補充說。

看見K11 MUSEA的穹頂佈滿金屬曲線,設計靈感來自樹頂的自然線條,傳統物料卻以不同的處理方法;穹頂天窗the Oculus玻璃似透射天然光,像古時的廟宇和教堂,滲透神聖的感覺。最特別是皮夾色的弧形牆 (Spandrels)每層外皮,都是人工手上漆。

Opera Theatre的每層外皮,所有外層都是人工手上漆。

吳鎮麟介紹,「把鋼鐡做成立體曲線,設計和製作過程都很複雜,最初我們表達予鄭志剛時,大家都無乜信心做出來,但他說:做吧!肯付出去做實驗的商人不多。」他繼解說,七百米的曲線並無一條是重複的,而中間有佈滿細節,整個規模不少,所以挑戰極大。

「現代建築看似重視科技應用,其實我的學術背景教育我好多的建築是反璞歸真,營造出城市綠洲的感覺。」吳鎮麟特別提到,拱頂的鋼鐵線條很幼,原來是出於環保。「作為對社會和地球負責任的建築師,不是大義凜然講建築物要有環保概念,而是最直接以最少的物料達到最大的效益。」

作為對社會和地球負責任的建築師,不是建築物有環保概念,
而是最直接以最少的物料達到最大的效益。

LAAB成立六年,經營這個項目已四年,吳鎮麟形容,K11 MUSEA可說是陪着整個團隊成長。「這是一個建築項目,更是一個非常實驗,我們利用不同物料作試驗,研究結構、防火、承重規格之外,尋找突破。」

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的吳鎮麟以獨特百變的建築項目而聞名,代表作包括《Small Home Smart Home》。他強調,在校園除了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的建築應用學之外,更學懂要重視建築的人文關懷。團隊由多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平面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和創客組成,各有所長,堅持以新思維迎接挑戰。

吳鎮麟重申,鄭志剛願意改變一貫商場的所謂「winning formula」, 重新思考大眾的喜好;同時又不是一味漠視成本、技術、時間的問題,他願意冒險,鼓勵創作團隊在過程中花心思解決問題。

硬件與軟件雙線創新發展以外,K11 MUSEA 在設計時也放入含蓄而人性化的香港元素,靜待大家發掘。「把具人文元素的藝術活動放在一個購物商場,而不是以店舖利益先行很實驗性,也很冒險。例如我們利用place making概念 , 把中庭變成一個有群體記憶的『地方』概念,成為讓觀眾可以安坐或看表演的公眾空間,這也是非常破格的。」

在港產建築師的眼裏,香港不只霓虹燈、絲襪奶茶。「電梯代表了這個城市,試問在世界有哪個城市像香港會有哪麼多電梯?這是香港的城市生態(urban nature)。 」K11 MUSEA中庭的電梯加了「面罩」般的外縠,希望可以利用幾何引領公眾探索這個空間。

另外一個觀察,是香港人喜歡在石屎中尋求森林。「其實香港鬧市也有不少自然元素,表明香港人愛綠。」K11 MUSEA破格了一般商場的天台用途,建立了幾千呎的天台花園Nature Discovery Park,種的都是香港的植物,還有farm to table的花園餐廳,還建有戶外滑梯,給香港人一個平常在商場空間難以得到的悠閒減壓空間。

MUSEA是女神?
K11 MUSEA(讀音:meu-see-ah)的名字靈感來自古希臘神話中主司文學、科學、藝術以及知識泉源的繆斯女神。K11 MUSEA是為期十年的綜合型發展項目Victoria Dockside的最後及最重要一環,以「海邊的靈感繆斯(A Muse by the Sea)」為構想意念,勢將成爲尖沙咀沿海藝術文化的全新地標。

撰文:馬如風 攝影:熊天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