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兩個多星期前要去人多車多的銅鑼灣,即使口罩已戴,還是覺得這是2020年暫時來說作過最勇敢的決定。前往麥浚龍(Juno)的攝影展途中,更碰巧在街角的彩妝用品店遇上排隊候購口罩的人龍。兩星期過去,原來搶口罩潮已稍稍冷卻,「紙巾荒」卻無縫接軌地在城裏蔓延。
可悲地,這些抗疫時代眾生相倒也挺符合展覽傳達的情緒。雖然展內攝影作品表面上與音樂和電影裏董折與浦銘心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沒有直接關係,但感覺Juno從兩種不同媒介投射對這個多變都市的寂寞感想像,還是能互相共通。

這是Juno首個攝影展,15張作品均為他喜好的黑白風格相片,而也都是出自於Leica三款不同型號的相機。如同他為自己及謝安琪執導的音樂映畫、甚至在Instagram上統一的黑白風格,Juno認為冷色系比鮮豔的顏色更耐看、也不容易過時。他也曾表示覺得以冷色調表達對暴力、人性甚至希望等元素的剖析會來得更深刻,觀眾的觀感亦會更強烈。
展覽以「The broken dreams we left behind…」為主題,延續Juno其他範疇的作品一樣詩意、留白而提供觀者想像空間的風格;每張相片附有的文案,大多為Juno對生活在這個城市裏的反思,某些沒有指向清晰對象的故事也讓人有無限聯想(甚至像音樂故事裏,董折自己對煩亂生活抒發情緒的番外篇)。
畫面方面,Juno與其他寫實派的攝影師比較不一樣。從相片裏能感覺到作為跨媒體創作人的他,情緒的抒發和氣氛的營造永遠是最重要的考量,反而畫面的輪廓和結構是否「完美」未必是他攝影時會考慮的因素(《the cloth that loves winter》文案「紀錄」電影工作者Juno與片場布幕的「對話」,描寫布幕的寂寞,甚是有趣。)
同時也為了扣緊「遺忘」而突顯都市寂寞感的主題,觀者能看到他會刻意捕捉目標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全相」,部分甚至會用上道具協助。在黑白冷色調的輔助下,半虛半實的物件、場景與文字互相交錯而建構出新的故事。如《There is always a way》和《once upon a lady door》滿佈青苔的那扇門,和《last name broken, first name shoes》的破鞋等都刻意在「易認」的現實場景上另建虛幻的場景,甚有董折和浦銘心「簡約而殘缺」的風格,我想這就是Juno創作音樂時經常提及的「都市狂想」。
與其說Juno是攝影師,「醉翁之意不在相」的他,更像是借街景和身邊物件協助自己「入戲」續寫劇情的編劇。
《the broken dreams we left behind …》
日期:即日至4月16日
地點:Leica銅鑼灣旗艦店 (銅鑼灣白沙道12號地舖)
撰文、攝影:熊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