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紋身師 李寧

90後紋身師李寧為我們導賞他的版畫展覽,滿佈神秘學圖案的作品彷彿讓我進入了別的次元。「其實你係咪好似我咁,想毀滅世界?」我邊看着充滿靈性線條的版畫作品,邊向他「搲無聊水吹」、提問作品概念。

「又唔係,但我可以創造新嘅世界。」他笑言。對李寧來說,紋身和創作版畫,甚至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是對世界的接觸和發問過程——既能幫助他儲下創作靈感,不怕「無貨」;也讓他豐富內修,像他喜歡的New Age理論所言不斷「進化」。所以無論六年前自組工作室、甚至現在逆市開展,他都無視世界給予他所謂「市場考量」的限制,淡定輕鬆的他直言:「唔好諗呢啲住啦,我想玩啊。」李寧在版畫和紋身的世界裏自由暢泳,示範如何溫柔地對抗瘋狂世界。

展內十張作品都是近期的新作,當中不乏李寧的畢業作品。

從圓規到專業紋身師

從小到大都「古靈精怪」的李寧,就像展覽裏的作品那樣,喜歡透過符號和圖案表達自己。人生第一塊畫布,是自己的皮膚:「中學時期好鐘意睇LMF成員阿肥寫嘅《紋上癮》,當時已經有『喺身體上留低一啲符號』嘅念頭。中一嗰時甚至會自己剪啲圖案擺喺身上面,同朋友去沙灘曬啲印出嚟。」中學時就讀於兆基創意書院的他,更會「癲到」以縫紉針線和圓規為同學「紋沒墨水的身」:「都係估架咋,不過就算無墨水,枝針落得夠深都會留到條疤。當時試過幫朋友紋佢女朋友個名,最後腫到要睇醫生。」(果然夠青春,聽到都覺得痛…)

中學畢業後,李寧一邊就讀於香港藝術學院、一邊進入「認真mode」,在網上買齊工具自學紋身。首個親自落針紋在左腳上的犀牛圖案,見證他其後於2013年自組工作室、踏上專業紋身師之路,做到真正的「興趣當飯食」。

笑言自己對「Customer Service」(與客人溝通)感棘手的李寧,每次接訂單後最花時間處理的,就是理解客人的要求。「好似嗰時讀書咁,畫畫之前都要做資料搜集;而紋身就係著重於佢(客人)嘅故事,同埋我點樣去理解佢。所以我會要佢俾啲相、甚至係一啲歌都可以。」李寧是自我意識很強的紋身師,即使紋在客人身上的不是他的故事,他也非要加上屬於「李寧」的個性不可。因為這是代表着他作為個體,如何理解另一個個體的象徵。 不喜歡太直白、「畫出腸」圖案的他,坦言曾拒絕過客人的要求:「我接單嗰時會諗我可以發揮到幾多,有無『正嘢』可以玩,或者諗吓近期有無發生咩事可以擺落作品。其實留白係會好玩啲,咁先有效果㗎嘛。」

「呢排有無後生仔要求紋抗爭口號?」我好奇。「有啊,仲好多𠻹。但我唔會接,太『白』(直接)喇咁樣。」他着重的是表現的手法:「其實呢件事嘅意義絕對有紋身嘅理由,但可以做得subtle(委婉)啲。」他吸口氣,邊苦笑邊說:「而且真係被人拉嘅話,見到你咁樣咪打得『甘』啲囉…」

紋身影響版畫創作

剛剛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的他,自言紋身和版畫創作基本上是同時開展的,有點相輔相成的感覺。「但諗諗吓,紋身為版畫創作提供嘅空間好似多啲。紋身要求你坐定定嗰幾粒鐘好緊要㗎,始終做喺人皮上面,係會慬慎更多。」因為紋身工作而培訓出的心思慎密和精緻的線條技巧掌握,為李寧的「Fine art之路」打了穩健的基礎。

《Man in the Box II》

然而更見兩者連結,是因為他的版畫作品正正由不同紋身圖案組成,甚有連續畫的感覺:「一開始係想像要將自己嘅紋身圖庫儲大,不停蒐集素材,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嗰啲圖(作其他用途)。」其中帶拼貼風格、原屬李寧畢業作品的展覽主題畫《Man in the Box II》,就同時帶藏書票、浮世繪和日漫等多元風格,令人目不暇給。

《Television I》

畫作延續留白空間 創造新世界

李寧表示作品裏採用的圖案都是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出發,例如神秘學和New Age理論等等。雖然因為拼湊起大量涉及精神、靈性、宗教和神秘學的符號而令作品充滿故事性,他卻貫徹紋身時同樣強調的「留白」風格,並笑言:「我盡量避免要好有教育意義,或者要宣揚啲乜咁。」

《Flipping》系列

他直言創作的其中一個用途,是讓他抒發對主流世界價值觀的不認同。但他採取的角度不是與那些價值觀正面衝突,而是完善自己的認知:「我唔係想推翻嗰啲價值觀㗎,但我可以唔信佢㗎嘛。所以我反而將重點放番喺自己度——我點樣去理解呢個世界。」他更不諱言透過在作品裏投射自己相信的價值,建構起屬於李寧的「新世界」。

百般無奈地忍耐世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當面對無法認同的價值觀,是否應該將其推翻?還是像李寧作品裏描繪那樣,面對混沌的未知還是堅忍地向前邁進?(一百萬嘅問題…)

回到為客人紋身時所抱持的精神再將之放大——任何形式的創作都是讓李寧透過理解世界,而豐富自我內修的過程:「逐樣嘢去理解,然後有我自己嘅解釋,儲落嘅解釋愈多,令自己愈來愈『無死角』,自己嘅價值觀更完善。」我想李寧作品的開放性,也提供機會讓帶不同視角的觀者繼續為作品的定義不斷更新,達到作者與觀者互相啟發,同進同化的效果。所以對現實世界悲觀的人,看他的作品也許就喚醒對「大洗牌」的渴求,滅世感湧現;樂觀的人看到的,反而可能就如李寧所說,即使在我們認為殘缺的世界上,也能再外建屬於我們的「烏托邦」、「持續進化」。

李寧、沈軍翰 - THE BLAZING WORLD

日期:即日至2月29日
地點:安全口畫廊 (Gallery Exit)
(香港香港仔田灣興和街25號 大生工業大廈 3樓 )

撰文、攝影:熊天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