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離奇地成為不少樂壇奇才不敵死神的年紀。27歲的Viola Beach的Bass手Tomas Lowe死於車禍、27歲的滾石樂團創始人Brian Jones於游泳池內溺斃、而英國著名騷靈爵士天后Amy Winehouse的驟逝,更是流行音樂界最悲傷的殞落,她替27歲俱樂部新增一位成員,留下裝載不完的遺憾。最近,Amy 的父親Mitchell 有意把女兒的生平拍成傳記電影,期望兩年內推出。

青雲直上 經典作《Rehab》唱到街知巷聞

Amy 生平只出過兩張專輯,但她超齡渾厚的嗓音與其創作才華卻備受全球樂評肯定,而《Back to Black》是Amy 最成功卻也是最後的一張專輯。《Back to Black》在Grammy Award一舉拿下5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新人、年度專輯以及年度歌曲。專輯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非《Rehab》莫屬,她的靈魂歌聲交織在R&B與爵士樂之間,再搭配多樣喇叭樂器伴奏,滿有撩動復古的韻味,而《Rehab》也獲得第50屆Grammy Award最佳年度歌曲。另外《Back To Black》《You Know I’m No Good》、《Love Is A Losing Game》等,首首都是Amy留給大家的好歌。

可惜事業到達巔峰之際卻因染毒不堪其擾,Amy 反反覆覆進出勒戒所。

是消費/是掛念?

於Amy 逝世的隔年,以「車神賽納」(Senna)紀錄片聲名大噪的導演Asif Kapadia接拍一部關於Amy 的紀錄片,希望借影片揭露所處世界的美好跟不堪。他從Amy 的親朋好友以及工作伙伴手中收集了許多關於她過去的影像,試圖從她的生活或作品了解其背後沉痛的故事,也邀請與她關係密切的人物獻聲,講述他們眼中的Amy 。隨後名為《Amy – The Girl Behind The Name》的紀錄片於2015年上映,記錄了這位靈魂樂天后傳奇一生中最精華的10年。

然而紀錄片一出即惹來Amy 的父親Mitchell Winehouse的批評,他認為這部紀錄片暗指他不是一位好父親,甚至是讓Amy Winehouse走向墮落的推手之一。但外界指責Mitchell 幾乎沒有參與Amy 的童年生活,卻在女兒成名之後,不斷介入她的事業,替她出書、安排巡演,又在她離世後以其身分經營專頁、更成立Amy Winehouse Foundation,有消費女兒名氣之嫌。Amy 在世時亦曾經質疑父親是否因為可以從自己身上獲得利益才表現出關愛。

Amy與父親Mitchell

最近Mitchell 透露會將Amy生平拍成傳記電影,據悉劇本已進入創作階段,而他有意起用新演員演出Amy 一角,並希望對方是猶太人,談吐要有她的影子。不論商業片也好,紀錄片也罷,當大家還在爭論誰是誰非或這部電影能否創下如同《波希米亞狂想曲》的佳績時,其實那位主角已經不在,倒不如靜靜回味這位天后在世的點滴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