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The Culturist

The Culturist

  • 首頁
  • 360美術館
  • 展訊
    • 360美術館
    • 展訊
    • 舞台/活動
    • 海外資訊
  • 文化
    • 社區
    • 傳統技藝
    • 閱讀
    • 音樂
    • 電影
    • 舞蹈
    • 設計
    • 評論
  • 藝術
    • 藝術
    • 攝影
    • 拍賣
    • 書法
    • 藝術科技
  • 專欄
    • 職人阿港
    • 黃紙仔
    • 八公講古
    • 釋本有
    • 一相一故事
    • 詠物誌
  • 文化者專訪
  • 聯絡我們
  • 訂閱我們

月份: 2020 年 6 月

2020-06-212020-07-07 專欄、音樂、黃紙仔

黃紙仔音樂畫符 – 陳行#15【文化者.專欄】

唔知由幾時開始,聽人講話天時暑熱應該要配一啲清爽但同時又迷幻嘅音樂至啱feel。好,今次就同你推介黑鬼⋯⋯咪誤 … 閱讀全文 黃紙仔音樂畫符 – 陳行#15【文化者.專欄】

2020-06-192020-06-26 藝術、香港、展訊

疫市首個藝博 是愛還是責任?【文化者.專訪】

一場「Unscheduled」的疫情,在2020年甫開始就翻轉了全球人類的命運。經濟蕭條,各行各業步入寒冬;在 … 閱讀全文 疫市首個藝博 是愛還是責任?【文化者.專訪】

2020-06-182020-06-24 專欄、職人阿港

香江瘋情畫 — #13【新專欄.職人阿港】

老老豆豆 (「職人阿港」專欄逢星期四文化者專頁刊出,敬請關注)

2020-06-172020-06-20 舞台/活動、展訊

《 Meniscus Going Online 》多國舞者網上同步 舞蹈表演online新體驗【文化者.推介】

https://youtu.be/aNRlxe0Ev4M 去年11月,身在英國倫敦的香港藝術工作者陳漢傑 Gh … 閱讀全文 《 Meniscus Going Online 》多國舞者網上同步 舞蹈表演online新體驗【文化者.推介】

2020-06-142020-06-24 藝術、香港、展訊

點解2020年嘅香港都仲要講月經?【文化者.現場】

在2020年的香港,關於這種正常的女性生理現象,還需要多作教育嗎?帶着疑問到訪展覽,當天恰巧是6月12日早上。 … 閱讀全文 點解2020年嘅香港都仲要講月經?【文化者.現場】

2020-06-142020-07-07 專欄、音樂、黃紙仔

黃紙仔音樂畫符 – 陳行#14【文化者.專欄】

記得去年11月在中環大館現場聽Ute Lemper唱Lili Marlene時,上空偶爾傳來直升機巡邏的聲響, … 閱讀全文 黃紙仔音樂畫符 – 陳行#14【文化者.專欄】

2020-06-132020-06-24 文化、閱讀

劏房之中 香港何以為家?【文化者.專訪】

「其實你家人在那裏,你的家就在那裏。」—— 劉佩佩 Janas 《何處是吾家》繪者劉佩佩 Janas 何以為家 … 閱讀全文 劏房之中 香港何以為家?【文化者.專訪】

2020-06-112020-06-18 專欄、職人阿港

香江瘋情畫 – #12【新專欄.職人阿港】

關鍵時刻(「職人阿港」專欄逢星期四文化者專頁刊出,敬請關注)

2020-06-102020-06-13 藝術、舞台/活動、展訊

師與徒 王懷慶:我有一點很愧對吳冠中先生【文化者.專訪】

https://youtu.be/ybHmyo1yTIM 多少學生提起恩師會滔滔不絕,讚不絕口?今年76歲,一 … 閱讀全文 師與徒 王懷慶:我有一點很愧對吳冠中先生【文化者.專訪】

2020-06-092020-07-07 藝術、香港、展訊

「兩溝」的藝術 交流過程裏的水土不服【文化者.現場】

溝通溝通,溝咗唔一定通,但唔溝就一定唔會通。在人與人、或人與事建立關係的過程裏,最有趣但最麻煩的同樣是在擁有各 … 閱讀全文 「兩溝」的藝術 交流過程裏的水土不服【文化者.現場】

文章導覽

較舊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香港電影】系列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法國五月 2023】系列

【香港製造】系列

香港製造
石家豪工筆下的香港摩天大樓【香港製造】
「香港製造」不是標籤而是味道【香港製造】
標籤以外還剩甚麼 動畫師莫震熙 憑香港味闖出國際【香港製造】
曬冷本地創意舊作 藏家話你知點解鐘意「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
你G唔G 呢三樣曾經係平民恩物?【香港製造】
你每天都隨身攜帶 最貼身的本地產物【香港製造】
在黑白之間 Pen So拼砌今昔最美「Home Kong」 【香港製造】

【日本次文化】系列

日本次文化
今敏:我發自內心地感謝自己能夠遇到《千年女優》這部作品【今敏逝世十周年】
碩果僅存的租借漫畫店 撐起他們的是......【次文化週專訪】
只有11歲的日本紋身師 你敢放心將身體交給她嗎?
用插畫重拾遺美 你看過這樣的日本?【藝術】
另類日本花藝 井上羅来用創意展現昆蟲之美【藝術】

The Culturist Facebook

The Culturist Facebook

近期文章

  • 【舞台專訪】《愛的實驗》歷時四年正式公演 一場劃時代的殘酷實驗 2023-06-06
  • 【影評】智叔遺作《世上只有爸爸好》「為甚麼」要看? 2023-06-05
  • 【專訪】入木三分見丹青黑洪祿曬珍藏:每幅畫都有故事 2023-06-03
  • 【戲曲】香港首成梅花獎分會場 京劇演員張佳春憑《春草闖堂》摘梅 2023-05-31
  • 【展覽】ZtoryTeller Gallery首展以文本回應藝術 建構獨特故事世界 2023-05-30

使用電子郵件訂閱THE CULTURIST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THE CULTURIST的最新文章。

佈景主題採用 Automattic 所設計的 Ix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