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年輕一輩生於工業早已北移的年代,對本地工業的印象一般只是道聽塗説,而大多都被演繹得十分夢幻。眾所皆知的是李嘉誠那些年憑着穿膠花賺到第一桶金的傳奇故事;另外有陳寶珠與一眾女工齊聲高唱「工廠妹萬歲!」,隱隱透露工廠在1960年代成為當時女性閃耀的舞台。究竟「香港製造」背後還有甚麼關於獅子山下的有趣故事呢?

逾百年的香港工業史,因為香港人的求變與創新而發展得相當精彩,「香港製造」出產無數。由香港歷史博物館與香港工業總會合辦的「『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展覽,展出約1,200組經典的香港工業製品,種類五花百門。展覽由十九世紀開始講古,讓未經歷過工業時代的年輕人,也能從如時光隧道的展覽設計中,找到讓父母輩三不五時對自身曾經歷的工廠歲月感到自豪的原因。

香港工業發展之初修造船業承先啟後
香港由小港口蛻變成工業重地,工業在十九世紀的起步期,必要提到香港最早的現代工業——修造船業。隨着鐵殼蒸氣輪船普及,由外商投資建設的黃埔船塢及太古船塢相繼於1863年及1908年登場,兩者均是當時亞洲地區少有的大規模船塢。在造船技術和生產的船隻排水量方面,香港更曾經追上當時亞洲地區的修造船業龍頭日本,令香港修造船工業與日本齊名,擦亮了「香港製造」的招牌。

除了大型工業,華人工匠經營的家庭式傳統及手工業在香港開埠初期亦撐起了半邊天。產品除了滿足本地所需,部分更面向龐大的海外和遊客市場,展出的銀器、銅器、瓷器及金飾等,均見證着「小手作創造大世界」的傳奇。其中象牙雕原來曾為受海外歡迎的本地製作,展出的多層鏤雕象牙球美得不像話;香港的外銷銀器充滿東方韻味,明顯是以西方市場為對象。
香港當年的象牙雕手工極細緻,東方韻味濃厚,細看可見鳳凰翱翔。 這些精緻的廣彩瓷,亦曾撐起香港工業外銷市場的一片天。
1920至1930年代被視為香港戰前工業發展的高潮。這時期的本地出品十分多元化,中成藥、化妝品、鞋履、餅乾、爆竹、火柴、線衫和漆油等應有盡有,主要以生活用品居多。值得留意的是當時本地製作的照明用品如風燈和電筒,成品大量出口,價錢低廉,質素卻媲美海外工業大國的出品,名符其實「照亮世界」,觀眾可在展覽中親睹其真身。

香港工業目標受眾是文青?
在1950年代開始,香港的棉紡織品、塑膠玩具、搪瓷廚具、保溫壺、塑膠花和假髮等工業起飛,成就本地工業長達卅年的黃金時期,也成就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稱號。當時除了日用品,香港的電子工業亦具相當名氣,原子粒收音機首先獨佔鰲頭,後來的產品還加入電視機、計算機、通訊設備、音響器材和遊戲機等,亦有技術要求較高的零部件如半導體和電腦記憶體。

早在1960年代,已有本地廠商製造技術要求甚高的相機,其中夏蓮娜(Halina)品牌相機十分著名,以中低價市場為定位,令拍照成為普通人的嗜好。當時港產的光學儀器在海外熱銷,甚至連塑膠廠也加入生產行列。由長城塑膠廠出品的Diana F相機由鏡頭到機身,全數組件均由塑膠製成,接駁位更只以膠水黏貼!如此構造令菲林容易曝光,拍出來的相片中間部分清晰、側旁卻相對模糊,這樣便無意間為相片添上夢幻的視覺效果,反而令其在當年人氣爆燈!在還未有Instagram的年代,香港人已懂得為相片加製「天然Filter」,其「遠見」有趣得來實在抵讚。

「香港製造」成為質素的保證,也令香港人引以為傲。教人着迷的本地製品,有永不過時的恤衫和牛仔褲、款式時髦的原子粒收音機和腕錶、甚至是由本港工廠代工生產的外國名牌筆記簿型電腦等,均有在展覽裏展出,讓觀眾重溫香港工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全盛時代。
產業結構再調整迎接「香港 4.0」
隨着本地生產成本上漲,加上內地在1978年宣佈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香港製造業開始大舉北移。1990年代,港商在華南開設的工廠達40萬間,僱用員工逾五百萬人。
展覽所展出的「椰菜娃娃」,正好說明港商如何利用國內的生產線擴充產能,應付市場突如其來的龐大需求,同時解決產品本身牽涉的複雜生產技術。
原來香港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也不能忽視。經典一例為1995年,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在香港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名為「龍珠晶片」(DragonBall chip)的小型處理器。這項發明獲1996年香港工業總會頒發香港工業獎,憑着其體積小、耗電量低、功能多及價格相宜的優點,當時大受市場歡迎,兩年內大賣超過一百萬枚之餘,也被視為影響後來個人數碼助理(PDA)甚至智能手機發展的重要發明。觀眾也能在展覽內回顧這段值得驕傲,由香港人「帶頭」的科技產業發展史。
展覽從遠至近為觀眾整理出本地工業發展的脈絡。觀眾也許會質疑香港製造業的生產線早已北移,工業在這裏又能擁抱怎麼樣的未來。然而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表示,香港現正處於產業結構再次調整的階段,香港工業從沒因重心北移而消失,反而轉型為「香港4.0」,以產品概念研發和創科發展為主。他強調現階段大家應思考的是如何延續時代遺留下來的優勢,如香港作為中外融合的國際大都市,以及其健全的金融系統和法律保障等,均有助將來工業的轉型和再次發展。因此,他對香港工業前景十分樂觀,期盼香港人能在艱苦歲月的過程裏同舟共濟、共同面對。

「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24日
時間:星期一及星期三至五 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地點: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香港歷史博物館
門票:港幣10元(博物館通行證持有人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