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當前,就算是自己的親生子,都要忍痛保持着社交距離!米開朗基羅畫筆下的《創造亞當》告誡世人,當肺炎來襲,即使是再親密的關係,只要沒戴上口罩,就最好不要接觸了。看看上帝與阿當連對方的手指尖都不敢碰到,就知道這場疫症可不是開玩笑的!
新冠肺炎在香港未有緩和跡象,政府早前宣佈限聚令將延至年底,包括食肆每枱最多坐4人、晚上6時至翌日早上5時不准堂食、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在室內公眾地方時必須佩戴口罩等等措施。雖然相關安排有可能因應疫情而放寬,不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仍呼籲市民要做好個人衞生及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為鼓勵大眾自律戴上口罩、時刻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藝術家Genevieve Blais用創意「改寫」藝術歷史,將一系列的經典畫作製作成「防疫教材」。
如果新冠肺炎發生在上世紀,Edward Hopper的作品會是最好的防疫示範:他的《中場休息》完美演繹出何謂「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夜遊者》則告訴我們享受夜生活時也不要忘記戴上口罩,最好更是與其他酒客分隔開來;Hans Holbein《出訪英國宮廷的法國大使》的兩位畫中人亦配合政府宣傳口號,認認真真相隔着1.5米距離站開來。莊重而神聖的世界名畫,經Genevieve 修改加上口罩後竟毫無違和感。
Genevieve 經常將社會事件融入藝術,她善於透過影像媒介呈現出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自3月起,她就不時在新開設的Instagram帳號上,發表為著名畫作人物「戴」上口罩的作品,同時不忘提醒大眾仿效畫中的天使、侍女、貴族及宮廷大使等人,在任何時刻都要保持着社交距離。帳號的名稱為 “plaguehistory”(瘟疫歷史),作品系列更稱為“Black Death”(黑死病),似乎是在警惕世人不要忘記過去慘痛的瘟疫歷史。
14世紀黑死病席捲歐洲,全球更有高達7,500萬人在這場瘟疫中失去生命。當時的醫生為了避免看症時被病人傳染,均會戴上「鳥嘴口罩」。這款口罩面具的設計怪異,眼眶的部分配上兩塊圓圓的玻璃,鳥喙亦伸得長長的,配合一頂圓帽、一支手杖,以及一件黑色長袍,活像是死神般的打扮。從此以後,黑死病就與「鳥嘴口罩」連結在一起,提起口罩,許多歐美人就會不其然想到死亡或疾病,對口罩亦採取非常抗拒的態度。雖然「鳥嘴口罩」的防毒功能有限,但配戴面罩的確減少了飛沫傳染的風險,對於保障醫生的自身安全並非絕無效用。

當時醫學未昌明,人們還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引致這場瘟疫,也不知道它可以透過飛沫傳播病毒,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亦不普及,悲劇便因此而發生。往後的歷史是由我們創造,想避免過去的事情再度發生,我們還是乖乖戴好口罩,減少與他人的接觸吧!連這些身處在另一時空的名畫人物都做到了,我們還有原因不聽話嗎?
「我們要以笑容去面對最近發生的事情,所以我決定更新2020年的藝術史。」(We could all use a smile in lieu of recent events, so I decided to update art history for 2020.),Genevieve的黑色幽默,有為你的抗疫之苦帶來一點甜嗎?
撰文:張美珠
圖片來源:plaguehistory Instagram、National Geographic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