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追劇、看電影都離不開各種網上影音平台,即使曾有人預言電影會因網絡發展而消失,不過至今始終無法取代大銀幕的臨場震撼感。第4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會呈獻出十部修復經典電影。這些曾經風靡全球的大作,終於重返4K大銀幕,遠至1928年,近至2003年的作品均有修復,讓觀眾在戲院重新體驗,回味各個年代的不同演繹風格。

一代默劇笑匠差利卓別靈的名字,相信影迷們都耳熟能詳。他詼諧幽默的演技、惹笑浮誇的形體動作,以及極具標誌性的鬍鬚造型都深入民心。卓別靈對後世喜劇發展史有極大影響力,其著名自編自導自演電影《大馬戲團》(1928)更為他帶來奧斯卡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誤闖馬戲團的流浪漢,一躍成為明星台柱,更愛上了老闆女兒的故事看似相當勵志,但故事結尾卻隱藏着淡淡的落寞,叫人笑中帶淚、發人深省。

《大馬戲團》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

另一喜劇大師,巴士達基頓走的風格與差利卓別靈不盡相同。人稱冷面笑匠的基頓擅長以冷冰冰的面孔,配以高難度的危險動作營造出喜劇效果。他亦於1928年推出大熱作品《攝影師》,講述一位無名街頭攝影師努力追求美麗的秘書小姐,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最後逆轉勝的故事,搞笑又勵志。兩位喜劇巨匠的傑作,絕對不容錯過。

《攝影師》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

今屆多部重量級作品之中,幾位名導將愛情的如夢似幻拍得細膩動人,包括羅拔布烈遜的《一個夢者的四個晚上》(1971)、侯孝賢的《海上花》(1998),以及蔡明亮的《不散》(2003)。

《一個夢者的四個晚上》
《海上花》
《不散》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

此外,基阿魯斯達米的《課室外的選擇題》(1979)從操行問題以小見大,引申出伊斯蘭革命的千頭萬緒,同場更加映同類題材的短片《向老師致敬》(1977)及《一個問題兩種解決》(1975)。

《課室外的選擇題》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

能夠經得起時代考驗,帶給人歷久常新的感覺,才稱得上是不朽的經典,可以傳頌後世。

十部修復經典鉅作:

1. 差利卓別靈《 大馬戲團 》(1928)

2. 巴士達基頓《 攝影師 》(1928)

3. 法蘭波西傑《 馬路天使 》(1928)

4. 羅拔布烈遜《 一個夢者的四個晚上 》(1971)

5. 基阿魯斯達米 《 一個問題兩種解決 》(1975)(短片)

6. 基阿魯斯達米 《 向老師致敬 》(1977)(短片)

7. 基阿魯斯達米 《 課室外的選擇題 》(1979)

8. 侯孝賢 《 海上花 》(1998)

9. 蔡明亮 《 不散 》(2003)

10. 法蘭西斯哥普拉 《 現代啟示錄(終極版) 》(2019)

第4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8月18日至31日舉行,並於7月28日公佈節目詳情。門票8月5日起發售,公眾可透過官網(www.hkiff.org.hk)訂票,亦可在各大城市售票網購買。

撰文:張美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