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對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需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了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常玉

常玉擁有傳奇的一生,年少時曾是富家子弟,晚年卻落魄潦倒,客死異鄉。有「東方馬蒂斯」之稱的他在1921年前往巴黎留學深造,後來受二戰影響,在1948年遷到美國。當時他投靠在好友王濟遠的家裏,渴望能夠尋找新的出路,可惜這敞紐約藝術之旅並不順利,常玉的才華一直不受市場認可。離開紐約前他將一批作品留了給王濟遠,王後來將它們裝裱成了一套名為「常玉巴黎概念」的冊頁,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

常玉巴黎概念——王濟遠珍藏冊頁
“常玉巴黎概念——王濟遠珍藏冊頁”內觀

王濟遠是「決瀾社」的重要成員之一,而「決瀾社」成員中留法的龐熏琹和張弦都有受到常玉的很大影響。他又創立了「華筆書畫學院」,主要向洋人教授書法、水墨畫,在異國宣揚「毛筆的藝術」,並曾多次在寓所舉行多次展覽。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將於10月15日起舉行,為期三日。是次拍賣將呈現16幅常玉在1920-1940年代創作的16幅紙上作品,全部均來自王濟遠收藏的「常玉巴黎概念」冊頁。這批作品塵封了近一個世紀,今次首度現身市場,其中的焦點包括常玉為友人繪的畫像《邵洵美》,還有《曲腿裸女》、《裸女坐像》、《幽藍明菊》等多幅經典油畫的雛型。

《裸女坐像》
《裸女坐像》背面
《盆菊》
《舉腿藍絲襪女士》

在法國報刊上作畫 擬定《曲腿裸女》初稿

裸女是常玉創作的主要題材之一,亦是其個人風格的重要代表。《曲腿裸女》是常玉藝術生涯的最後一件裸女作品,堪稱他晚年的終極鉅作,同名作共有兩幅,第一幅是尺寸較小的油畫小稿,目前藏於台北歷史博物館,另一幅大七倍,上年以約1.98億港元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成交。

常玉尤其看重《曲腿裸女》,正式在畫布上落筆之前,他先在一張1928年的法國報刊上創作出紙本基礎。常玉以粗黑有力的線條勾勒出裸女的身體輪廓,人物姿態結構精妙,其誇張變形的身姿讓人聯想到東方山水奇石結構,高度抽象化的造型富含曲線韻律感。在法文的佈景上演繹東方山水美學,極具視覺衝擊力,亦凸顯出常玉的創新精神與想像力。

《曲腿裸女》
《曲腿裸女》報紙背面

罕有畫像作品《邵洵美》 呈現摯友才子氣息

除了王濟遠之外,邵洵美也是常玉的另一摯友。兩人志趣相投,在留學法國時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邵洵美是上海著名詩人,他非常欣賞常玉的藝術造詣,經常在其主編的雜誌畫報上推薦好友的素描作品,更曾在《近代藝術界中的寶貝》一文中熱情地表達出對常玉畫作的喜愛,「看他的結構!他的線條!他的光暗!他的力!他的肉!他的生命!簡單裡的複雜!複雜裡的簡單!」在邵洵美眼中,常玉是中國唯一真正的現代主義畫家。

邵洵美與盛佩玉婚禮合影,左一為常玉
兩人同為天狗會成員,約1925年,邵洵美(左一)、常玉(左二)、郭有守(右二)結伴郊遊

作為一個流浪藝術家,常玉生前寂寞,而且寂寂無名,能夠遇上邵洵美這位知音,實屬難得。常玉甚少繪製畫像作品,故《邵洵美》之作十分可貴。常玉將邵氏低頭凝視的一瞬間捕捉在畫紙上,先以鉛筆細緻地勾勒出他的輪廓線,再透過碳筆的陰影處理呈現出其「希臘雕塑」般完美的五官,將邵洵美的才子氣息展現得淋漓盡緻。

《邵洵美》

常玉1930年曾為摯友繪製了一幅《徐志摩畫像之二》,委託歐游歸國的王濟遠帶回國內交予對方。然而二人還未及會見,報紙上噩耗傳來,徐志摩不幸飛機失事意外身故。王濟遠更莊重地在畫作下方題寫了一段哀悼之詞,以紀念亡友。

《徐志摩畫像之二》

是次拍賣還有常玉和王濟遠的私人物件,包括陪伴了常玉數十年的高級定制手提包,還有王濟遠的皮箱與藏書。1930年代常玉家道中落,手提包上可見多處修補痕跡,這個原本十分高檔精緻的手提包,充滿常玉顛簸藝壇的歲月痕跡。

常玉的手提包,印有 “TOKYO” 的Logo,應為常玉1918年時在日本所購
王濟遠的行李箱
王濟遠的藏書,與行李箱一樣有「王濟遠印」及「寥東閣」印章

是次重點拍品「王濟遠珍藏冊頁」是美國私人藏家於1974年直接購於王濟遠處,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珍藏。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
預展:10月13-15日
拍賣:10月15-17日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L1-3

撰文:張美珠
圖片來源:華藝國際(北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