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香港,但未必見過詩意如此的「最香港」

The Culturist文化者 x 大業書店首個策展項目「Made in Hong Kong」群展,將於今年典亞藝博 (Fine Art Asia)中呈現「最.香港」。受邀藝術家包括董橋、王澤、熊海、蔡瀾、Ringo Tang及甘小文,我手寫我愛、可堪玩味的香港。

文化者創辦人鄭天儀是今次展覽策展人,展覽緣起竟來自美國總統Donald Trump。

「當侵侵幕僚下令取消 MADE IN HONG KONG標籤,那刻我心裡就醞釀着一個香港到入血丶本土骨髓化的藝術展覽。疫情令外遊停頓,藝博會受眾也由國際化變得本地為主,是個好時機讓我們重新欣賞香港藝術的文化內涵,於是找來最能代表香港的幾位前輩,一起Jam出紅白藍、西瓜波以外的香港之美,同時也是一種以藝術作媒界的歷史記錄。」鄭天儀說。

Made in Hong Kong精神 玩味香港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邀得作家董橋及畫家熊海破天荒合作創作《節錄《大林小記》/獅子山》,董橋以書法重新演繹他《大林小記》一段香港電車遊記,配合熊海以獅子山為題的畫作,可一不可再。

董橋同時亦取材自其《堅道有個管先生》一文,以獨一無二的秀麗丶具文人氣息的筆觸,把六十年代的西區堅道的市井生態活現紙上,作品配以香港老酸枝框展出,文化氣息濃郁。

幾十年前從夏門鼓浪嶼來到香港的畫家熊海,一直以獅子山為題進行創作。最特別是連選址柴灣的畫室,也只是因為窗外能遠眺獅子山。近半世紀他樂此不疲的記錄代表「香港精神」的地標,是次展出作品包括紙本作品《獅子山之一》及《獅子山之二》,及絹扇作品《獅子山之三》。

展覽同時展岀香港六十年代漫畫作品《老夫子》已故作者王家禧的原稿作品,同場還有其兒子王澤的畫布作品,包括懷念其父親的「弦外之音」及「冇失效期」系列,及全新創作的「把握當下」及「美好時光」系列,這種新舊互融丶中西合璧,正好體現香港精神,也是老夫子父子隔空、劃時代進行的一次難得合作。

蔡瀾港式潮語 蓰俹、𪘲牙聳䚗識講唔識寫?

香港最值得保育的,除了景致和建築,肯肯定是廣東話,它變化多端(尤其是粗口),潮語更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點綴。為了保留這些「真‧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展人特意請來「最緊要好玩」的食家、作家蔡瀾,寫了幾十句不同時期香港的廣東潮語,蓰俹、𪘲牙聳䚗、姣屍炖篤、蛋散、俾喲掙扎等等,你識讀也未必識寫,塑造極具玩味的「香港製造」風格。

同場展覽還有攝影師Ringo Tang 1997年所拍的大底實麗萊系列「境隨心轉」,一幅幅黑白照呈現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不文漫畫掌門人甘小文則破格使用毛筆畫下他兩位「香港女神」哨牙珍和肥婆四,還用筆墨告訴你乜嘢先係畫?

「『香港製造』的真箇,是東西融匯、再艱難的環境總洋溢港式優雅與幽默,這次Made in Hong Kong群展我就是想呈現這種港式浪漫,希望港人疫下可以來觀展,感受這種或許會消失的珍貴精神。」鄭天儀補充。

Made in Hong Kong群展將於11月26日至30日(星期四至一)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F典亞藝博C7展位舉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