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位於尖沙咀的鐘樓與車站共同建成,成為九廣鐵路九龍總站的一部分。無數乘火車來港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屹立海旁的鐘樓;趕火車出遊或返鄉的人,也依靠鐘聲來報時。鐵路的終點如今依然矗立,火車卻早已轉向他方。雖然如此,當我們相約時說一句「鐘樓等」,也沒人不知道是在哪裏。

自1950年停止鳴鐘報時後,鐘樓至今已沉寂71年,來到鐘樓建成一百周年,康文署在今日(9日)傍晚6時舉行「百載鐘鳴」活動,讓上世紀的鐘聲重新在今日的維多利亞港旁響起。

鐘樓在1915年啟用時,最初只有一面時鐘,直到1921年3月才首次以銅鐘為旅客報時。除了日佔時期曾一度停止,鐘樓每天不間斷地鳴鐘,直至1950年因四面計時差異導致鐘聲與鐘面時間不一致,最終中止報時。隨着政府將火車總站遷往紅磡,最後一班火車亦於1975年駛離九龍總站,承載着共同回憶的鐘樓,亦在90年代被列為法定古蹟。

現有四面時鐘的尖沙咀鐘樓,以紅磚及花崗岩建造,具有愛德華時代的古典建築風格,樓高44米,白色的卷形扶壁、柱子及圓頂,與紅磚形式強烈的對比。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殖民時代標誌,鐘樓見證着香港百年的變遷,如今城市面貌不如既往,但銅鐘的餘音又能否帶我們回到百年前的香港?

鳴鐘典禮將於今日下午5時50分開始,在這次的「百載鐘鳴 時間共鳴」展覽中,銅鐘的聲音將透過獨特的聲音編曲手法,加以不同的聲音段落配合光影設計來呈現,香港文化中心亦會從歷史、建築、文化等多角度籌辦一系列活動,呈現鐘樓的不同面貌。

「百載鐘鳴 時間共鳴」展覽
時間:2021年12月10日至24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展覽場地
詳情:https://www.lcsd.gov.hk/…/TSTClockTower/exhibition.html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