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琪在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的展覽,有一特別主題﹕懸浮。

為甚麼是懸浮?策展人周安曼在小冊子上撰文,藝術家在本展是探索懸浮的「多重文化與政治能量」。在展覽現場,穿梭於藝術家精心布置的裝置、錄像、刺繡等作品間,亦似乎可見懸浮確實成為一種隱喻﹕突破引力約束,進入自由狀態。

策展人周安曼

徐世琪早前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曾解釋,展覽中譯為「懸浮」,但她認為英文 Levitation 更貼切,因為這字有不同意思,如「自由或竭盡所能做一些無可能的事情」。

而如今在香港館外寫上的展覽英文名字,則為 ARISE。展覽的英文名是 ANGELA SU: ARISE。「因為 Arise 比較容易上口、容易記住,加上又有 Levitation 的意思,而且比較有詩意。」徐世琪在展覽現場接受《文化者》訪問時解釋。

藝術家徐世琪

卻也是因為 Arise 這個字,展覽標題又多了一重「站起來」的意義。

***

懸浮的主題貫穿著徐世琪本展的所有作品,包括繪畫、髮繡(用頭髮為材料的刺繡)以及錄像。展覽的核心是後者。那是一部名為 The Magnificent Levitation Act of Lauren O (2022) 的影片。這部偽紀錄片由新舊影片與藝術家本人的表演剪輯而成,講述一名為 Lauren O 的虛構人物故事。Lauren O 篤信她自己是個能夠懸浮的奇人,並在 1960 年代一度加入美國反戰組織 Laden Raven。這個組織由踩綱線雜技表演者創立,曾發起活動包括提出令美國五角大樓懸浮,以達致「驅魔」之效。

作品最後一場是主角躺在地上,被緩緩吊至半空。旁白說,引力的秘密法則就是一切上升之物都會落下,而此刻人們需要的,是靜心等候再起之時。最後,主角化身成一個的士高玻璃鏡面反射球。

雖然展覽是以錄像為主軸,然而在展覽布局,錄像卻放在展場幾近最後。此舉令錄像前觀眾所見俱成敘事的「伏筆」。

觀眾走進香港館,首先會在室外看見作品 Playscape for the Feathered Girl (2022)。此作由一個馬戲團圓環、一個高到爬不上去的鞦韆和一系列海報組成。海報上的內容,正是與 Arise 與 Lauren O 有關。

Playscape for the Feathered Girl (2022) (局部)

進入展廳後,觀眾會看到三套由五個螢幕構成的錄像作品 Tiptoeing the Kármán Line (2022),內容是踩綱線、空中飛人等一類馬戲,間中加插紅色線條劃過螢幕。再往內進第二個房間,則可見徐世琪的經典髮繡創作和繪畫。焦點之一正是三米長的髮繡畫 Laden Raven (2022)。畫面可見一兒童嬰孩正躺於展翼巨鳥的身體中。在這部份還有不少徐世琪的舊作,包括 Wicked Wiccan Wicker Wish (2019) 以及 Rorschach Test No. 3 (2016) 等,都是呈徐世琪作品常見的解剖學圖片式風格。此外,第二個房間展出的舊作亦包括錄像 Tack Tack Tack (2017),藝術家將手平放桌上,用剪刀反覆插入指縫間。

Tiptoeing the Kármán Line (2022) (局部)
Laden Raven (2022)
Tack Tack Tack (2017)

通過第二個房間,觀眾才會進入錄像放映室,觀看 The Magnificent Levitation Act of Lauren O,並得以將此前看到的元素拼入錄像的訊息。而在離開展廳前,觀眾還會看到一個鏡面反射球,正是影片末段主角化身的那個。

在徐世琪眼中,鏡面反射球是舞場中心,是關乎集體性,也是人們匯聚能量,令某種事情發生的平台。

從集體性、匯聚能量,到對抗宿命一般的引力,「懸浮」似乎又遙遙呼應著當前世界的混沌局面,比如烏克蘭抗俄。當然藝術家的本意並非講烏克蘭,「但同時展覽也有些比較普世性的元素,整個世界都是關心這些問題的,如冷戰後遺症、大國與小國之間的衝突,這些都是國際關注的。人們可以對號入座,看到甚麼自己決定。」

事實上,徐世琪早在去年六月參展決定公布後已開始籌備展覽。按她一貫做法,首先寫好故事,其後再以作品配合。故事意念啟發自多個方面。Lauren O 的名字,便是源於美國科幻小說作家 Octavia Butler 1993 年的著作 Parable of the Sower(撒種的比喻),以及 Anna O,一個心理學上著名的歇斯底里病例。

六、七十年代美國反戰嘻皮文化,顯然亦是參照材料。生於 1958 年的徐世琪說,兒時的她一直想成為這種潮流下的少年,「就因為那些時裝和音樂……當然,我是在將那個時代浪漫化。」

此外,徐世琪在接受外媒(https://news.artnet.com/art-world/studio-visit-venice-hong-kong-artist-angela-su-2088062 )訪問時,也提到啟發她的其中一部作品,是講述烏克蘭 2014 年抗爭的紀錄片《凛冬烈火》。她說,她在 2019 年已經看過,今年 3 月再看一回。如何啟發她?「這令我質疑,當世界正在崩壞邊緣,我現在所做的事有多大意義。」

意義,從來都在每個人的心中。

一如過往慣例,2023 年 M+ 將會為今次展覽在香港辦回顧展。因疫症未能前往威尼斯的讀者,到時可以在香港「補鑊」。

懸浮開幕禮,大批人士到場出席,惟疫情所限,幾乎沒有香港記者。

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Angela Su: Arise, Hong Kong in Venice
藝術家﹕徐世琪
策展人﹕周安曼
顧問策展人﹕郭瑛
日期﹕2022 年 4 月 23 日-2022 年 11 月 27 日
位置:Campo della Tana, Castello 2126, 30122, Venice, Italy

撰文、攝影:文化者特約記者 賈雅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