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於1958年在Iris Clert 畫廊策劃了一場名為「虛空(The Void)」的展覽,他把場所的每一面牆都塗上白色,畫廊的窗戶則塗上了由他混合的標誌性國際奇連藍色(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窗簾以同樣的藍色掛在大廳的入口,而展覽中除了一個大櫃外便空空如也。縱使如此,還是吸引了逾3000人排隊觀賞。Klein解釋這並非在展示「全空」,相反地,這展現了畫廊所飽含的「純粹狀態下的圖像感性」。

1962 年 1 月 26 日,Yves Klein和Dino Buzzati參與了非物質性的儀式轉移

Klein其後將展覽的「區域」分銷出售,每個區域都屬於一個「非物質的圖像感性(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bility)」,讓收藏家以金購買他這份「作品」,購買過後將會獲得一張外型與支票相近的收據。買家在「擁有」的同時又不曾「擁有」。蘇富比形容這樣的交易很有前瞻性,有如現時流行的NFT,都是一種非物質作品的交易,假如Klein曾登記所有成為「區域」的持有者,這便相當於一個真正的「區塊鏈」。而作為行為藝術推動者,Klein當然不只作一場「你情我願」買賣那麼簡單,他希望收藏家在接到收據之後,可即場在他面前燒毀,令每位買家都成為「區域」上的最終擁有者,而他本人亦會在收據燒毀後,把收到的一半金拋進塞納河。

其中一名收藏家Jacques Kugel, 當年以5克的金買下Klein的「非物質的圖像感性系列 n°1, 區域 n°02(Zones of 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bility Serie n°1, Zone n°02)」,收據顯示簽發日期為1959年12月7日,上面還有Klein的簽名作實。但Kugel並沒有把收據投進火堆中,收據本身亦屬於藝術的一部分,而收據亦曾在不同的文化學院及畫廊上展出,後來由一位畫廊持有者Loïc Malle把其買去。

Malle連同收據及其他私人收藏共同進行拍賣,蘇富比把收據的估價定為28萬至50萬歐羅(約2.4百萬至4.2百萬港元),兩週前以高於估價一倍的價錢成交,由一名歐洲私人收藏家以1.06百萬歐羅(約9百萬港元)拍得。

圖片來源:蘇富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