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街頭牆壁走進博物館,海報不甘靜候目光一如傳統畫像,儘管它們一幅幅並列於黑色牆上,遠看時規矩方正,但當你走近,甚或掏出手機把鏡頭對準海報,竟發現它們可以像《哈利波特》裏的人像照片那樣動起來?
在流傳速度快捷的網絡媒體出現後,海報的地位似乎仍未能完全被取代——電影海報吸引觀眾從中尋找劇情細節、偶像海報還能吸引粉絲爭相收藏。海報由商業推廣逐步發展出多元的美學形式,因應時代與科技變換面貌,宣傳的不只是商業產品、文化活動,還有創作者的意識形態。

會動的海報?平面背後原來藏奧秘
由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設計師協會合辦的「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因疫情延後一年,來到第七屆,吸引了來自53個國家或地區的設計師,遞交共2,299組海報作品。今屆三年展以「靜與動」為主題,除了常設的「意識形態」、「文化活動推廣」和「商業與廣告」三個組別外,還首設「動態海報」組別。來自世界的海報以鮮明風格,吸引觀者解讀背後潛藏的密碼,同時還打破靜態的框架,藉由動態視覺效果躍出平面空間。
今屆「動態海報」組別由德國的里卡多・邁亞包辦金獎及銅獎,其作品《只要多一件》審視潮流迅速變化和過度消費的社會問題。海報中,T恤一件接一件地以相同方式墜落成一疊,以重複不斷的效果表現出無休止的消費、生產和堆積。金獎作品《不眠不休》則以自轉扭動的方塊體,通過複雜的轉動和隨機參數呈現社會不眠不休地向前推進、發展的狀態。兩份作品雖然只有簡約的元素和黑白色調,卻已足以表達設計師對社會現狀的關注。


銀獎作品《唱片箱》原為瑞士一場黑膠唱片交易會而創作,設計師利用動態的效果,將排列了十二個德文字母「PLATTENKISTE」的唱片封套接連翻揭,就像我們在唱片舖裏翻找黑膠唱片時的動態,在芸芸唱片中尋寶。觀眾要是在手機下載「Artivive」應用程式,再把手機鏡頭對準海報,就能發現原本平面的海報「動起來」時,原來還有另一番狀態。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認為一個新的媒介正在滲透我們的生活,讓設計師產生更多天馬行空的靈感。「動態海報不止講究數碼技術,而是設計師能否充分利用動態,將要說的故事進一步加強。」場內展出了多款得獎的動態海報,其中包括德國的作品《私處派對》、荷蘭的《睇下》與《荷蘭慶典2018》等。在這些作品中,動態不僅是點綴,還是設計主題的核心。字體和圖像以動感互相扣連,為海報帶來了另一種表現的形式。



由海報藝術看世界潮流走向
歷史、文化和社會流行的議題成為了諸多設計師的創作主題,例如疫情、生態危機、假新聞等。「意識形態」組別的金獎作品由中國的趙超所設計,其作品《霧霾侵蝕》批判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他選擇了北京、武漢和西安三個城市的名字,將霧霾時空氣的微粒化為海報上的圓點,大小各異地散落在海報上,掩蓋三個地名。散落的塵粒形成當地著名的建築物:天壇、黃鶴樓和大雁塔,以逐漸侵蝕、消逝的設計概念,展現霧霾對社會和自然生態造成的損害。

適逢南京大屠殺84周年,本屆有兩組海報以此為題,包括黃河的《八十二年前》和陳冰的《南京&和平》。「意識形態」組別的銀獎作品《八十二年前》,以海報上的小方格代表倖存者的照片,作品由2019年7月開始創作,離世的倖存者逐一變成黑字白紙;《南京&和平》則在「南京」字樣上置有七隻白鴿。

本屆四位評審包括中國內地的畢學鋒、瑞士的埃里奇.布里奇、日本的奥村靫正及德國的莉莎.龐倫格。評審過程因疫情關係移師網上進行,香港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梁斯瑋提到過程中最困難之處,在於海報是一個印刷的媒體,海外評審在網上觀看時,或難以準確看到海報實際上呈現出來的特色。因此本屆三年展以現場拍攝影片的方式,配以設計師講解,盡量將海報採用的物料、印刷效果和鑑賞角度等準確傳達予評審。
本屆比賽的視覺形象設計師唐承剛認為,從本屆的海報中可以看出海報步向大眾化的趨勢,設計師由深度逐漸轉向廣度,以更為親民之姿接近公眾。他又從設計師的心情出發,將設計過程裏茶飯不思的心情與天馬行空的想法,轉化成本屆三年展的海報設計。

除了16組獲奬作品外,香港文化博物館另外亦挑選了100組入圍作品,以及各評審慷慨捐贈的個人海報創作在展覽中亮相。本屆比賽共有七組香港作品入選,其中c plus c workshop的作品《探》獲「商業與廣告」組別的銀獎,另外靳埭強、又一山人(黃炳培)、MAJO、NOT TOO LATE等設計單位亦有作品入選。



由街頭傳達資訊的載體,到踏進博物館成為殿堂級的藝術作品,海報不再以大量印刷的方式張貼於鬧市,但仍然以其他形式塑造出別樣的城市風景。在一個個細小的方框內,海報的主題和呈現手法,都標誌着世界各地平面設計師關注的多元議題,因此鄧民亮形容:「單從一個國際海報三年展,其實也能看出海報設計在世界潮流上的走向。」

《靜與動——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21》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5月9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開放時間:
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周末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
聖誕前夕及除夕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