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飯戲攻心》影評以「終等到識用黃子華的導演」作題,我200%贊成。子華神同期挾主角之軀現身於舞台與大銀幕,《最後禮物》暗黑絕倫;《飯戲攻心》笑中有淚,主題都圍繞兄弟情,兩戲都充斥精心設計的人間衝突與矛盾,絕核而不煽情,各自成為經典。

齊白石60歲才「變法」,憑着膽量與魄力令藝術事業更上一層樓;62歲的黃子華遇到了紮實劇本與懂得導他的伯樂與對手,令他的演技昇華逼出爐火純青、真情流露的巔峰狀態,脫離《棟篤特工》、《乜代宗師》的尷尬窘境。

《飯戲攻心》本是今年賀歲片,因疫情擾攘至九月中秋才公映。主角「一家三兄弟」各有性格,令人聯想到經典港產賀歲片《家有囍事》。大佬陳鴻(黃子華飾)的沉厚、二佬陳禮(張繼聰飾)的精叻、三佬陳熹(陳湛文飾)的戇宅,明明很港式喜劇套路,但導演陳詠燊聰明地以「一間屋、五餐飯、六個人」的簡單結構,透過鏡頭運用、節奏掌握、精彩對白,把劇情的張力層層推進,六位演員的擅長發揮淋漓(下面再補充),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陳詠燊電影風格。

一個家,最緊要齊人開餐。隨着二佬女友(鄧麗欣 飾)的加入,飯桌氣氛變得燶味十足,皆因二佬女友正是大佬最念念不忘的前度,每餐飯閒話家常間暗藏尖酸,越挖越深、越嗒越有味。

《飯戲攻心》成功在於營造了一種簡單的過癮,唔駛用劍嘅,更不必駛出王晶式「屎尿屁」功勢硬製幽默,大佬與前女人分手竟是因為whatsapp 語言誤會,港式「仔生性病母倍感安慰」的語病爛gag,港式地道、絕核瘋狂,每個笑位都拿捏得精準、銳利,更重要是這些對白是無法被翻譯,本土極致、香港人才懂得笑,只此一家,也最能贏得最貼地的共鳴。

全台戲只有衝突與矛盾,沒有壞人歹角,情節不只是親情與愛情的拉扯,幽默又人情味盎然。陳詠燊懂得突出每位主角的鮮明形象,無論對手戲或群戲都經過精心部署,場場戲都擦出火花又反映人生,恰到好處的感人一點都不煽情,結果像戲名如魚得水,五餐「飯」如此有「戲」,自然能「攻」陷觀眾的「心」。

看《飯戲攻心》我覺得在看一場精彩的六人排球賽,黃子華棟篤笑式扣殺自然一絕,但沒有張繼聰的一傳與助攻、陳湛文的托球與掩護,絕對不能如此揮灑自如。林明禎無疑是焦點,她演得自然又魅力非凡,男女通殺,一舉手、一個眼神,都不經意地流露女神而非花瓶的艷光。王菀之更不用說,保持當年《金雞SSS》勇奪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的雌威與獨特喜感。(我因而在網上重看了一次《金雞SSS》)

唯一遜色是鄧麗欣的角色,作為導致兄弟決裂的「勾義嫂」關鍵人物,不一定要傾國傾城,但只是一位略有姿色的麻甩型保育文青,這設定未免太單薄與交待不足,而那場與黃子華的吻戲也夠牽強,鄧麗欣無論是麻甩還是「跳掣」,都演得不夠放與盡,很刻意很辛苦,令「還是覺得你最好」變成一個疑團。

這是小瑕疵,《飯戲攻心》我還是由頭笑到尾,也被它的「入骨港味」真誠感動。「屋企人喺邊度,邊度就係屋企。」是導演在香港第X波移民潮中,給香港人的一個温馨的抱抱。

撰文:鄭天儀

留言